(原标题:顺平:“民办公助”新模式 激活民俗文化新活力)
在顺平腰山王氏庄园景区内,坐落着一座特色民俗博物馆。耕犁、纺车、煤油灯、收音机等传统生产生活工具有序陈列,生动再现了往昔岁月的生活图景。
“我在农村出生、成长,对这些老物件很有感情。家里人有收藏习惯,从我爷爷那一辈算起,收藏的老物件有1000多个。”顺平县民俗博物馆负责人马超说,他的心里有个创办博物馆的梦想,但资金短缺、场地难寻、人力不足等问题,久未如愿。
顺平县文旅局创新探索“民办公助”博物馆建设模式,听说蒲上镇北安全村的农民马超爱好收藏,手里有不少老物件,主动上门洽谈,双方迅速达成合作意向。“个人力量有限,‘民办公助’的关键在于政府精准帮扶。”顺平县文旅局副局长王长青表示。
为推动项目落地,顺平县文旅局打出“组合拳”。在场地方面,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基础上,将腰山王氏庄园景区内两座刚翻新的闲置庭院,无偿提供给马超使用10年,用于博物馆建设并免费开放。建设过程中,安排专人协助代办注册备案手续,邀请文物专家与高校学者对千余件藏品进行鉴定,精选400余件布置八个主题展厅。去年10月,这座占地650平方米的“民办公助”式非国有民俗博物馆正式亮相。
依托景区的客源优势,博物馆自开馆便人气十足。“以北方民俗文化为核心,展示本地传统民俗演变,不少参观者评价‘此馆民俗不俗’。”马超欣喜地说。此外,腰山王氏庄园景区管理处还为博物馆提供讲解、安保、消防等支持,有效缓解了人力与资金压力。
顺平县文物保护所所长陈建忠告诉记者,“民办公助”破解了民间收藏展示困境,通过“强强联手”带动博物馆顺利建设,实现民办力量与公共资源的优势互补,民办与公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这座民俗博物馆的落成,不仅是一次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创新实践,更为民间文化资源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