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握着手机,反复确认屏幕上那张闪着电子印章的叉车操作证——从提交材料到领证,他只用了1小时。这个过去需要跑几次的审批业务,如今在冀州区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完成了“指尖上的革新”。
“减法”跑出加速度
在特种设备服务专区,一场静悄悄的“流程瘦身”正在进行。冀州区数政局将5个审批环节压减为“审核合一”,部门数据共享让营业执照等材料“免予提交”。原本法定20个工作日的复杂审批,如今最快5天就能完成;简单事项甚至能“立等可取”。“以前是材料追着人跑,现在是数据推着事走。”窗口工作人员这样形容这场改革。
指尖上的“政务便利店”
登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平台,上传材料、查询进度、下载电子证照——这个24小时不打烊的“云端窗口”,让98%的审批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同步推出的电子证照系统更让企业主惊喜:“纸质证书还没寄到,电子版已经能用!”在区数政局公众号,“指尖操作指南”的阅读量一路稳健增长,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掌中宝典”。
“金牌代办”的温度密码
办事大厅角落的“金牌代办”专窗,藏着另一把服务密钥。由业务骨干组成的帮办团队,为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全程陪伴服务。从材料预审到证照打印,专员的身影始终相伴。“原本担心自己搞不定电子申报,结果连打字都是工作人员帮忙完成的。”刚领到证件的张阿姨感慨道。
监管与服务的“双人舞”
改革不仅跑出速度,更织密安全网。通过审批监管“双回路”机制,审批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实时推送监管部门,而日常监管中获取的企业信息也同步回流审批系统。这种“服务+监管”的闭环模式,既让审批更精准,也让监管更高效。“现在不是批完就了事,而是服务全程在线。”特种设备专区负责人这样描述新变化。
数据背后的民生温度
改革实施以来,特种设备审批网办率攀升至98%,群众满意率稳居99.5%以上。区数政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数据跑腿”置换“群众跑路”,在智慧政务赛道上跑出更多“暖心加速度”。“当每个‘一小时领证’的故事累积起来,就是营商环境最生动的注脚。”他如是说。
从纸质证书到电子印章,从“多头跑”到“指尖办”,这场“改革接力赛”的终点,始终标注着同一个坐标——让“群众少跑腿”的承诺,化作办事窗口前更多舒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