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遗之魅<215> | 百年传承,声犹悦耳,听古乐的回响)
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义店村冰雹会音乐会
大义店村位于高碑店市东南。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大义店村及周边地区经常遭受雹灾侵袭,人们出于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为了驱雹祛灾而建立了冰雹会。
大义店村的冰雹神信仰与用乐,以及与之配套的悬神、请神、拜神、送神仪式,平时每月初一与十五的定期供奉等礼俗,构成了这一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
大义店村建村于明朝之初,迄今600余年历史。
冰雹会在建村后不久创办,其历史不少于600年。于清朝初年受道家传授,形成礼仪周全的民间活动,至今有300余年历史。
大义店村冰雹会最早的仪式,是在每年的立夏这一天,抬着黑鱼和猪头去烧香上供,供奉祭祀之后,将黑鱼和猪头埋在地里,仪式即告结束。康熙年间的一个夏天,张天师进京面圣,来到大义店,见人们正在举行冰雹会,提议将办会的时间改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张天师开列诸神的名号,传授了祭祀的仪式。在冰雹会的发展演变中,祈求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时仅仅是驱赶冰雹,后来增添了免灾增福、延年益寿、家庭美满、万事如意的吉祥内容。
冰雹会为路灯会、十幡会核心,全部祭神活动分为悬神、请神、拜神、送神四大部分,活动时间为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这四天之内,搭棚祭神,典雅古朴,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其兴奋愉悦超过平常任何时候,家家接亲待客,热闹非凡。
据传说,明朝初期在本村药王庙内,由道士以口递的形式将文十幡曲目传授给刘思齐,后由他将其演练传承。
冰雹会音乐会实际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冰雹会,二是路灯会,三是十幡会。
冰雹会有十个曲目组成,《黄河上》《漫流海》《滚绣球》《跳涧》《十帮锣》《大出塞》《大进宝》《玉芙蓉》《争春》《小浪子》来回演奏故称“十幡”,配上优美的表演动作和技巧,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路灯会重点负责元宵节的挂灯。
十幡会就是音乐会,一个庞大的乐队,共80人。12杆大旗,镲21副,鼓5张,此外铛子、唢呐、管子、铙、钹、笙、笛、二胡样样俱全。
大义店村冰雹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吹打乐,创会的原意是为了驱雹袪灾,祈求风调雨顺,后来在演变中增加了平安增福、延年益寿、婚姻美满、合家幸福等内容。
大义店村冰雹会的打击乐有较复杂的镲舞和开道锣,这在河北省内属于独有;音乐曲目也十分独特,当今已属罕见。但仍有一部分传承人在不断发扬传承这些非遗古乐。让更多的人从悠扬的乐曲中触摸到传统的脉搏,享受着来自远古的深沉、博大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