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涿州文旅深度打卡:涿州清行宫景区快雪书院)
在涿州清行宫景区这片充满历史沉淀的土地上,二百余年的假山环绕,绿树葱茏,古建碑廊交相辉映,景区内有一处颇具文化品味、值得参观的地方——快雪书院。以“戬穀献瑞”为主题的非遗金石博古画展正在展出,共展出张葆冬、李京生、龚孝卿和李金双四位老师创作的博古画作品42幅,展现了非遗金石博古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展厅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驻足观赏。
展出的作品有以涿州文物拓片进行创作的如《大魏正始元年铭》《北魏涿州造石佛像》,有以涿州人文自然景观结合文物拓片进行创作的《永定河文脉图》,也有临摹经典作品和文物拓片结合创作的,内涵丰富,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金石博古画的独特形式和韵味。
快雪书院的命名来自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2016年, 保定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石博古画传承人张葆冬先生发起快雪时晴雅集。这个雅集的发起,来源于王羲之的著名书法作品《快雪时晴帖》。
书圣王羲之的名帖快雪时晴帖与涿州和乾隆帝有什么渊源呢? 据保定市级非遗金石博古画传承人张葆冬、李京生介绍,快雪时晴帖王羲之真迹曾被明清两代重臣——涿州冯铨(1595—1672)收藏在涿州数十年,冯铨将此帖真迹与收藏的其它历代著名书法帖摹刻成石刻《快雪堂法书》,收藏在涿州家里,以方便习字者传拓复制。
后来,冯铨之子冯源济,将藏在涿州家中《快雪时晴帖》王羲之手写真迹也觐献给乾隆皇帝。石刻版因历史沉浮辗转流转到了福建,后由福建官员杨景素进贡乾隆皇帝,乾隆帝曾作“快雪堂记”。
乾隆皇帝对《快雪时晴帖》爱不释手,常常把玩欣赏,并题跋五十多次,加盖自己的印章一百七十余枚。还在北海专门建了一座快雪堂,把《快雪堂法书》石刻镶嵌在墙壁上收藏,直到现在,依然在北京北海公园里。
1937年,日本侵占北京,王羲之的手写真迹随着故宫文物辗转搬迁南京、武汉、重庆、台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快雪时晴金石雅集以弘扬传统文化、延续金石文脉为宗旨,致力于金石文化的宣传与推广。雅集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 “涿州清行宫、北京云居寺、易县燕下都、北京北海、涞水遒城、杭州西泠、福建建州、涞水云溪山、邢台大开元寺、雄安新区”等十一次主题金石雅集活动,累计参与逾千人,成为一个独具人文情怀和金石特色的文化品牌。
如今,涿州清行宫景区的快雪书院,作为研究、传承、交流、弘扬中国金石、书法文化的平台,将成为涿州一项文旅名片,向游客展示涿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