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投资保定再获利好
我市促进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发布
全省率先对外资企业实施“容缺登记”,全面推行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办”服务,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推进京津冀企业资格互认、企业名称协同,支持注册资本多样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并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向在华投资外商传递出了积极信号。作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出台《关于优环境强服务促进外商投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外商投资保定再获利好。
我市是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的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在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过程中,积极面向全球开展招商活动。此次发布的12条措施,有9条直接涉及外资企业开办,包括推行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办”模式、进一步实施“容缺登记”、实行登记注册“跨省通办”、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推进京津冀企业资格互认、推进京津冀企业名称协同、投资者身份多元化、支持注册资本多样性以及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
针对外商受疫情等特殊原因影响无法入境、无法亲身到现场办理业务、无法提交和核查有关资料的情况,我市推行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办”服务,即与市外事办、第三方翻译公司合作,由登记人员、翻译人员采取“远程视频+人工特约”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邮件传输、远程视频指导等形式,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人在境外,就可以通过在线申请、线上答疑、对话指导、容缺后补等方式,快速办理在保登记注册,实现跨境办事。
我市在全省率先对外资企业实施“容缺登记”服务。申请人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事项时,提交的主要材料齐全,次要材料或者非关键材料不齐,窗口可以先受理审批并视情况发照,申请人在承诺时间内将材料补齐补正即可。受疫情影响,申请人无法提供主体资格证明原件和需外方签字盖章原件的,在有关申请人分别做出书面说明和承诺后,也可以先进行登记。
此外,记者注意到,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相关内容,是我市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复制推广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的通知》最新要求的落实举措。即日起,无需前置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在同一县(市、区)区域范围内的,可申请在营业执照上加载经营场所地址,不用再办理分支机构登记。同时,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外商投资企业,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即申请人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信息,以及对房屋真实性、合法性、安全性负责的书面承诺,就可以办理注册登记。
“按照市委‘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安排,保定见行动’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与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从分析登记注册情况入手,准确把握全市外资企业发展态势,找准发展瓶颈,研究推出解决路径,目的就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资在保投资便利化。”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绍辉介绍,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市实有外资企业1060户,同比增长1.73%;外资企业注册资本达到5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近40亿元,长城俄罗斯图拉汽车制造等项目成为全市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样板,我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取得积极成果。(李忻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