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患者有肾病并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给手术带来很多不确定风险因素,开腹探查中发现患者腹腔内肠管表面被质地坚韧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成团,腹腔与小肠及结肠形成致密粘连,像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盔甲,几乎无法辨认边界,形成罕见的‘腹茧症’,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很大,手术历时近7个小时终于成功完成。”这是近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外科综合病区主任刘立涛主刀完成的一台疑难“腹茧症”肠梗阻手术,目前患者已出院在家康养。
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患有慢性肾病病史4余年,腹部留置有腹膜透析管,因腹膜透析效果欠佳,目前采用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此外这名患者还患有肠梗阻,多年来辗转多家医院保守治疗,但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肠梗阻病情不断加重,加之肾病缠身,患者饱受疾病折磨,时常产生轻生的想法。刘立涛收治患者后,考虑患者既有肠梗阻病史,同时还有慢性肾衰病史,并且腹部还留置腹膜透析管,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心肺功能差,手术难度和风险很高。一方面是复杂病情和手术困难,一方面是患者强烈的求生和手术意愿,刘立涛对患者和家属说:“我们一起努力决不放弃。”
为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成功,术前邀请了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和麻醉科专家进行了多学科会诊,分析病情并研讨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了最佳的手术方案,并对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每个治疗环节都一一细筛,因为患者合并肾衰,肾功能不好,单单是输液量的控制就要求极为精准,不能有丝毫地加重肾脏负担。
经过缜密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的配合下,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刘立涛带领手术团队精心手术,一点点将肠管表面和肠管间厚厚包膜完整剥离松解,使肠管恢复至正常的解剖位置,重获蠕动和消化的能力,解决了一直反复困扰患者的梗阻症状。
术后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护理下逐渐恢复了正常饮食和排便,患者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根据患者病情,出院后又为患者制定了后续的营养康复指导和详尽的随访和复诊计划,及时跟踪、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后续治疗情况。
刘立涛介绍说,“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术前诊断率非常低,通常都需要剖腹探查才能确诊。该病通常是因为先天畸形、结核、恶性肿瘤、自身免疫反应、腹膜炎史、腹腔内灌注化疗、腹膜透析、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作用等因素,使腹腔内纤维蛋白渗出增多,在小肠部位形成纤维性包膜,使肠管间发生粘连簇拥,形成腹部包块,导致机械性蠕动障碍、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患者因此反复发作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不适。因为包块外观犹如蚕茧,故被形象地称为“腹茧症”。(牛征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