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193> | 一块银元的初心)
蔡和森
湖南省双峰县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领袖
无产阶级革命家
蔡和森在高阳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
学习生活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
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让我们跟随
讲解员陈晶
了解一块银元的故事
一块银元
蔡和森是在1918年秋冬之际来到高阳,北方天气日渐寒冷,由于南方班学员,年纪尚小,极不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不少同学想打退堂鼓,蔡和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用自己的薪金,为同学们在北京城购买了棉围巾,解决了不少同学的御寒问题。他还请布里村的张佩兰大娘制做了一件皮袄,并坚持付给大娘一块银元的报酬。
一块银元,在那个时候,就是一个农村家庭几个月的生活费用。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她懂得深爱着百姓的蔡先生,给她留下的不只是一块银元,而是他对劳苦大众的一片深情。
这块银元,被这位目不识丁的大娘,保存到了生命的晚年,一直做为家里的传家宝,代代传承。
蔡和森患有严重的哮喘病,但他毫不畏惧。每天早起坚持锻炼身体,和同学们一起做体育运动,练习太极拳,打八段锦。
一九一八年除夕,空荡荡的火车站上蔡和森拖着发着高烧,且患有哮喘病的身体毅然北上,继续他的革命之旅。正像一首烈士诗篇所描述的那样,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
1920年9月26日蔡和森在法国为远在国内的毛泽东致信,在长达六千多字的信函中,蔡和森第一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同年12月,毛泽东复信,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1925年底蔡和森写下了长达五万字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
蔡和森不仅是我党历史最早的亲历者,同时也是我党创建最早的研究者和记载者,开创了党史研究之先河。
一块银元
布里留法工艺学校旧址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这里
探寻革命精神 汲取奋斗力量
沿着先驱足迹
让红色基因星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