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风情<152> | 淮军公所石雕,百年前的精雕细琢,满眼尽是吉祥美好)
淮军公所
“三雕”之石雕
淮军公所的石雕,主要设置在公所建筑的中券门、抱鼓石、柱顶石、石碑及碑座等承重强度较高的构件上。雕刻技法采用浮雕、透雕、立体雕等,以汉白玉石和青石为主要材料。
其中,汉白玉石主要应用于迎宾院正门屋面、抱鼓石、门框以及院内李鸿章祭文石碑、碑座,昭忠祠正门东西次间盲窗窗框;青石主要应用于戏楼柱顶石、昭忠祠前院连廊墙内碑刻以及拴马石等构件。
01、汉白玉
迎宾院外墙的石材均用汉白玉石,该石为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质地坚硬洁白,给人一尘不染和庄严肃穆的美感。在封建社会,很多皇家建筑都会用到汉白玉,“雕栏玉砌”中的玉指的就是汉白玉,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迎宾院墙汉白玉石雕刻:松鹤延年
迎宾院墙汉白玉雕刻:四爪龙(蟒)
迎宾院墙汉白玉雕刻:松鹿
迎宾院门前汉白玉抱鼓石:
马上封侯 高官得坐 事事如意
迎宾院中门顶高透浮雕:双狮戏绣球
迎宾院东、西两门顶:六福(蝠)捧喜
迎宾院正门
昭忠祠正门顶双狮戏绣球 现已摘除
02、青石
耐磨、耐风化,保存时间长,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是常见的岩石。淮军公所内的拴马石及戏楼柱顶石均为原始遗存,柱顶石为典型的南方做法,高大圆鼓,四周雕精美图案,内容包括:骏马图、斗牛图、牧羊图、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佛道法器、吉祥如意等。
佛道法器
骏马图
鸟欲飞
凤回头
琴棋书画
牧羊图
斗牛图
獬豸[xiè zhì] ,
《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异兽,
额头上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有很高的智慧,可辨是非曲直,分善恶忠奸。
骆驼,是徽州人精神的象征,
代表他们正义奋斗、宁死不屈之性格。
徽骆驼,意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
任劳任怨,跋涉不止的精神。
淮军公所的石雕,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将文化精神融入雕刻中,百年石雕,满眼尽是吉祥美好的寓意。
它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方文化展示,同时,又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古城沧桑变化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