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今年以来,唐山市交通运输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治超工作的决策部署,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全覆盖”的力度,持续深化路面执法、源头监管和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全市治超工作质效。
严查严管,路面执法形成震慑。一季度,全市累计查处超载车辆1236台次,其中重特大隐患“百吨王”331台次,卸载超载货物6.35万吨。实施“交通执法+公安交警”联合作战,交警部门同步执行驾驶证记分3809分。
靶向治理,源头监管精准发力。全市已公示货运源头企业881家,7个县区建成源头视频监控平台,实时监控41家重点企业装载行为。一季度,查处违规放行超载车辆源头企业43家,向涉“百吨王”企业下发整改决定书508份。
科技筑基,非现执法全面铺开。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硬件设备,规划治超设施布控。编制《非现场执法系统网络建设指南》,明确各项技术标准,高效、安全地开展网络建设。目前,已成功实现省市县三级数据网络传输。
下一步,唐山市交通运输系统将以责任链条、执行机制、考核体系三大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构建全过程治超管理体系,全力推进治超工作深入开展。
建强组织领导“指挥链”。持续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作用,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强化交通执法、公安交警、属地政府协调联动。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将治超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岗位和个人,逐级压实责任,层层抓好落实,确保治超工作完成不打折、见成效。
提升工作推进“执行链”。构建督导检查体系,对联合治超站、重点路段和货运源头单位开展常态化检查。落实问题整改闭环,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通知并跟踪验收,推动问题动态清零。完善监督通报机制,每月汇总分析检查情况,表扬先进、批评落后。
完善实绩导向“考核链”。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规范执法纳入评优依据,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实施问责机制,对问题突出地区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负责人。加强廉政教育和内外部监督,切实筑牢廉政风险防线,确保治超工作在阳光下规范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