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新网刊发文章《十年铿锵步 中国新坐标》,以新媒体的形式记录了中国非凡十年的奋进征程。回望过去,我们不难看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发展前进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人民至上,贴近群众,做好民生工程的增温工作。民之所盼,政之所兴,只有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才能做出让群众满意的人性化民生工程。居民楼下夜宵摊上的袅袅炊烟,弥漫着城管部门在市容市貌与民众需求间的平衡之道;公共场所的特殊人群帮扶设施,修建的是市政部门对所有民众不加偏颇的关心与爱护;身份证读取的健康码信息,储存的是卫健部门在消除数字鸿沟问题上的斗志与决心。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要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以民为师,听取民意,做好民生工程的提质工作。只有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才能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从贫到富、由差变好,要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要深刻认识发展和稳定、发展和民生、发展和人心的紧密联系,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
在灾难面前,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坚定承诺。从汶川到芦山,从九寨沟到长宁,每当地震发生时,救援队伍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不放弃一名患者,不放弃任何希望,为生命至上写下了最坚定、最温暖的注脚。在南方防汛中,以层层压实的“责任链”锻造环环相扣的“防汛链”,目的也是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保障民生,人民至上,以惠民生作为奋斗的目标,方能实现国家进步与发展。人民是新中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展望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民,广大党员干部应不忘初心再出发,坚持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在亿万人民的齐心协力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以人民为中心谋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普惠民生。(财政局毛若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