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近年来,迁安市立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打造阵地提标、头羊领航、产业“造血”、人才孵化、制度赋能等五项党建新“引擎”,全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该市获评河北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
抓阵地提标,筑牢乡村振兴“新堡垒”
该市以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三年行动为抓手,探索实施以“五带四区七镇街”辐射带动全域创建的发展模式。结合建设的百里生态绿道,将全域划分为“北部长城、东部田园、西部旅游、南部高铁”片区,深度融入党建元素,沿线布局党建标识,分节点打造党建精品线、示范片区。目前已成功打造北部长城山野绿道、西部森林绿道2条党建示范带,辐射党建示范点35个,实现了青山绿水与红色元素同频律动、党建引领与促进振兴相得益彰。同时,深入开展村(社区)综合服务站提升工程,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整合便民服务站、群众工作室、集中办公中心等资源,实施“柜台式”改造,104项“政策找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党建广场、党建示范街,活动阵地硬件设施全面提升。
抓“头羊”提质,培优乡村振兴“领航人”
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该市聚焦选优培优乡村振兴“领头羊”,锚定学历升上去、能力升上去、年龄降下来“两升一降”目标,打通内培、外引两条通道,农村干部抓党建、促振兴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后,聚焦内部取“才”挖掘培养,用好用活田间课堂、基地课堂、学校课堂、网络课堂“四维课堂”,开展“领头羊”强基培训、带富培训、“选苗蹲苗”后备培训等,全方位多角度为基层党员干部“补钙充电”,累计培训农村“两委”干部1.1万余人次。聚焦外部引“才”帮扶带动,按照“连点成片、突出特色”的工作要求,精心选派66名中层骨干及优秀中青年干部,组建22支驻村工作队,进驻乡村振兴重点村,指导并带领“两委”班子共同融入乡村、出智出力、促进振兴。截止目前,壮大集体经济、修建道路、修缮村部等88件干事事项顺利推进。

抓产业“造血”,积蓄乡村振兴“活水源”

该市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坚持以农村党组织为核心,激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类主体,大力推广村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模式,拓宽支部带企业进村、项目联推,党员带农民进社、党建联建,农户带土地进园、生产联营“三带三联”路径,实现党建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互促共赢,多方发力打造山叶口“景村连体”、兰若院“大棚经济”等“迁安样板”,荣列“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截止目前,全市50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443个,占比87.72%。同时,为破解资金瓶颈,该市还在全省设立首支“扶持乡村振兴产业促进共同富裕”公益金,一期规模1亿元,重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深入对接建行“裕农通”平台,通过“手工艺品贷”“高油酸花生贷”等专属产品,为2600余个农户及10家合作社授信近2亿元。
抓人才孵化,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该市坚持把求贤、惜才、育人放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来抓,搭建干部驻村、能人治村、创客兴村、专技下村等多种平台载体,推动人才活水向乡村涌流。坚持优中选优,选派22名市直单位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重点村、软弱涣散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引资金上项目、解难题办难事。坚持把农村党员、知识青年、退伍军人等优秀人才纳入村“两委”干部队伍,全市505名村党组织书记“四类人员”比例达到100%。发挥22家本土电商平台、34名带货主播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职工直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动“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工程,充分挖掘具有养殖、种植及手工等技术的“土专家”“田秀才”,积极对接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邀请专家团队来迁,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科技人员800余人。
抓制度赋能,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