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近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全面客观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国家取得的重大辉煌成就,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总结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宝贵经验,旗帜鲜明、开宗明义,更振奋人心,为下一次“赶考”提供了充分借鉴。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并将其作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为奔赴新的“赶考”路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习党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史,从抗击敌寇到推翻大山,再到成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从屈辱苟活到挺直腰板,再到全面小康、世界强国,无数辛酸血泪史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动力,无数成功经验是指引我们继续前行的制胜法宝,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不忘本来才能成就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有强烈的历史观,铭记历史,尊重历史,唯有如此,方能行稳致远。
学习党的“人民观”,敬畏人民。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里,有许多关于“为民”的精彩论述,比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比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更是频繁出现,可见,“人民”的为政中的强大力量和重大作用,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才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最终目标。有了人民的支持,八路军愣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大炮,中国人民解放军愣是冲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围困,社会主义事业更是实现了蒸蒸日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继续牢固坚守“人民观”,对人民存有敬畏之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姿态,将人民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尺,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唯有如此,才能不辱使命。
学习党的“清廉观”,恪守清廉。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反腐倡廉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等等一系列措施更是营造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生态,正所谓“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正风肃纪、反腐倡廉,我们党是认真的,更是坚定的,这也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郑重承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长期执政,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我们有此政治优势。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是永不过时的话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更是所有党员干部永恒的追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踏着先辈的足迹,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勇敢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尊重历史、敬畏人民、克己奉公,在下一轮“赶考”路上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杨柳庄镇石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