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古语有云:“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我党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坚持“人才蔚起,国运方兴”的治国理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征途里,也在争相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之中……
回望百年,党团结人才,也在不断造就人才。从毛泽东同志强调用人要“德才兼备,重才更重德”,到邓小平同志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党从建立之初就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强国兴邦的根本大计。80多年前,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有志青年背着行李、怀揣希望走进延安,为祖国的未来不懈探索;80年后的今天,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的人才各得其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倾尽所长、加瓦添砖!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也必然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入。王澍,中国第一个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人,实现了“以建筑对话世界”;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以智慧解决十四亿人温饱问题;钟南山,从非典到新冠病毒,带领国人取得一次次抗疫胜利;杨利伟、聂海胜、刘伯明等航天英雄,代表中国走出地球,将五星红旗飘扬在外太空中……无论是建筑还是科研、教育,无论是医学或是体育、航天等等,每个领域都因有一大批先进人才的不断涌入和崛起,才成就了这一桩桩“非常之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千里马”,也一直有“伯乐”与之同在。党坚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党管人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坚持任人以才,坚持“英雄不问出处”,让更多的有才之人在各自的岗位发光发亮,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我国正处于实现民族复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时期,当今社会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带头当好“伯乐”,善于发现和举荐人才,厚植人才成长之沃土,使“有才可用”、“才有所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注入新的源泉和动力。(杨柳庄镇孟庆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