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秋澄转爽凉 日光夜色两均长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此后,北半球日渐昼短夜长
秋分至,残暑终
秋分
意味着秋季正式来临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对于雷声发出的认知,是认为这是由于阳气旺盛,而过了秋分,阳气就不再旺盛,开始衰弱,阴气转重,所以就不会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
其中”坯“的意思是细细的沙土,由于秋分到了,天气转寒,因此蛰伏的小虫就开始往虫穴中钻,回到土里还会把细沙土把自己的洞口封住,寒气就进不来了,也就可以准备过冬了。
三候:水始涸
自秋分开始,天气慢慢会变得越来越干燥,因此降水量就会逐渐减少,空气中水汽很少,那么河流湖泊的水量也会降低,这些地方就会变得枯涸起来。
秋分养生全攻略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秋分之后,夜长昼短,天气转凉,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王清贤介绍,秋分养生重点可从以下几点注意:
★添衣保暖防秋燥
秋分之后,凉燥主气,易发胃肠病或使旧有的胃肠病复发,因此秋分后养生很重要!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饮食、进补,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秋分过后,养生保健特别要注意防止寒凉之气伤身,要记得及时添衣保暖,特别是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在风多干燥的秋季,燥邪入侵会使人得病,常称为“秋燥”。最常见的就是感冒、咳嗽病人增多。”称为“燥咳”。如果燥咳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酿成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使肺部更受伤。
★早睡早起好作息
秋季昼夜温差大,易邪气入体,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秋季夜愈深,寒气愈重,寒气很容易入侵体内,给以后腰腿疼痛埋下隐患,还会导致咳嗽等疾病。
★轻松平缓做运动
秋季养生,应以“收”为主,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和有氧运动,比如:登山、步行、打太极拳、跳舞等。适当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也有一定效果。
★进补养阴有章法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进补的季节,但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应注意禁忌,特别是忌无病进补。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比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还会引起发胖。此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王清贤,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唐山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国第五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河北省第四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优秀学员。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6篇。主编《刘玉洁临证薪传录》《刘玉洁临证心得》2部,《刘玉洁临证医案精选》《张锡纯用药新解》《外科疾病基础与临床.胃癌》副主编3部。共参与9项课题,分别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出门诊时间 :
东院区:周五上午 ,唐山市中医医院保和楼二楼肿瘤科门诊。
西院区:每周一下午、周四全天,唐山市中医医院西院区正阳楼一楼肿瘤科门诊。(通讯员:史爱华 王清贤 唐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