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习近平总书记23日下午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尚海纪念林。纪念林位于原马蹄坑造林会战区,是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习近平同林场职工代表亲切交流,他强调,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在新时代之所以要继续发扬塞罕坝精神,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美好生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线和支撑。既要“念念不忘”,更需“久久为功”。如今,普遍的共识是,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良好的生态环境不能成为奢侈品,而是必需品。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从“千年秀林”开始,就此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甘肃八步沙林场第三代治沙人郭玺开始尝试网络直播,治沙同时也能致富;湖南长沙把废弃矿坑转化为活力四射的主题乐园,湘江河岸上从此多了一处“打卡圣地”……一个个真实又鲜活的事例,呈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目光所到之处,皆能看到以绿色发展打造美好生活的幸福场景。由此可见的是,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其中蕴藏了最朴素的民生诉求,亦是这个时代的念兹在兹。
奉献是真理。无私奉献是塞罕坝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奉行的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打造绿色生态”,正是有了这样的觉悟,塞罕坝人才能传承“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精神,坚决听党指挥,落实中央部署,传承发扬不怕苦、不怕难、坚持不懈的愚公精神。早出晚归,奔走于荒地之中,穿梭在风沙里,用勤劳的汗水和无数的日夜换来林场满目的“绿色”。不仅为环保生态注入了新鲜活力,更为塞罕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塞罕坝精神是一种国家发展所必须、应当全民推广发扬的伟大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食粮,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体现,争做“塞罕坝人”是每一个党员的目标与责任。(九百户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