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为重点,以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重在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注重发挥“红色细胞”在基层治理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前沿凝聚红色力量。要将提升治理能力作为基层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不断加强思想淬炼、专业训练、实践锻炼,在本职岗位中、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扬担当精神,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基础,贡献力量。要广泛开展“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通过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联系困难群众、确定服务项目、认领微心愿、提出合理建议等形式,参与到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让党员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作用,通过设置无职党员先锋岗、组建无职党员工作队等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党员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生态建设、信访维稳、秸秆禁烧等各项工作中,更好地整合红色力量,为民服务。
让基层治理更强更高效。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和服务的能力越强,社会治理的基础就越牢固。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抓基层、打基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要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要构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治理机制;要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制定实施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更好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减轻基层负担;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级议事协调机制,形成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要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以实际成效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滦州教育局刘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