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自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的历史,既是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精神的巨大宝库,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继往开来、不忘初心、矢志奋斗的力量之源。深刻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从党史中补足精神之钙,是当前组织系统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
学党史,知中共滦州地方组织来处,坚定跟着党走、发展滦州的信念。
滦州历史悠长,自契丹天赞二年(公元923年)建置,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是京东重镇;物产丰富,有煤、铁、石英石等矿产资源,广植玉米、高粱、小麦,盛产板栗、苹果;文化多样,有滦州皮影、乐亭大鼓和评剧等民间曲艺。美丽富饶的家园养育着勤劳勇敢、幸福生活的人民。
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古老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滦州逐渐被压上了田赋、旗租、厘金、牙税等多重负担,频繁的天灾和政治危机使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主思潮涌入,辛亥滦州起义就是第一颗迸发在滦水之畔的火种,革命斗争逐渐乘火燎原:风起云涌的五四运动之际,中共滦州党支部成立;艰苦的抗日战争之中,中共滦州地方组织顽强成长;随着抗战逐步走向胜利,滦州抗日根据地不断开辟;土地改革不断推进,滦州终于获得全境解放,并抽调优秀干部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滦州,自古就有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中共滦州地方组织组建起来后,勤劳勇敢的滦州人更是找到了自己的主心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委领导的正确引导之下,党员干部的踏实奉献、广大民众的勤劳奋斗,滦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完成了自“关西第一州”到“中国滦河文化之乡”的完美转身。只要我们凝心聚力跟党走,滦州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学党史,望党员模范英姿,勇担建故里、强家乡的重担。
正如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所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滦州这片热土上,从来都不缺少以百姓心为己心,挥洒青春与心血的人民英雄。
胸中满腔热血,完成了从青年学生到组织冀东暴动英雄转变的冀热边特委第4地委书记丁振军 ;心有家国天下,为接应和掩护战友把坦克引向自己的晋察冀军区分区队长高小安;身怀民族大义,在全国解放后又义无反顾奔赴朝鲜战场的冀东抗日联军第五总队副总队长张振宇……是党员先锋英烈用自己坚实的背挺起了研山的脊梁。贯彻八大路线和精神,建设滦河下游全流域引水自流灌溉网,抓住全国农业建设的发展机遇;众志成城不惧天灾,始终冲在一线抢救百姓生命财产,重建家园助力生活恢复运转;紧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汇入伟大的历史转折之中,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选择走向经济复苏和繁荣……是组织中坚楷模用自己的心血汗水浇灌了滦水之畔的田野。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就是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在坎坷曲折中矢志不渝、奋力前行的历程。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中,我们要坚定传承滦州老一辈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紧跟中央、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群策群力,苦干巧干,为把滦州建设成美丽文明幸福的现代全国中等城市而努力奋斗。(滦州市委组织部赵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