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河北 > 正文

保粮食,稳供给,调结构,促增收:唐山市多种农副产品产量全省第一

0
分享至

网易新闻讯:近年来,我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京津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保粮食、稳供给、调结构、促增收”,着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2020年,全市玉米、小麦、稻米、鲜奶、生猪、瓜菜、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全省第一。

多措并举保粮食生产安全,播种面积和产能稳步提升。强化政治担当,加强组织推动,全面落实省达我市粮食生产任务目标,并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将2020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落实到乡镇到村到地块,分季节到作物,着力发展一年两茬、间作套种、林下种植等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面积。各级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和基层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搞好服务与指导,推广高效节水、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施药等关键技术和优质高产新品种,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去年粮食播种面积729.15万亩,超额完成省达我市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全市完成强筋麦20.45万亩,节水小麦11万亩,鲜食玉米6.15万亩,优质高产水稻35.2万亩,高油酸花生10.2万亩,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依托项目推动粮油产业发展,争取各级项目资金4700万元,在丰润、玉田等地实施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项目;在滦州开展高油酸花生创建项目,辐射带动全市花生品种优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升级;实施耕地轮作试点项目24.4万亩,强化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粮油标准园总计达到100个。全市粮食总产289.8万吨,较上年增加4.08万吨。其中,春小麦播种面积19.4万亩,总产6.4万吨;水稻播种96.5万亩,总产39.8万吨;油料播种113.6万亩,总产32万吨;瓜菜面积193.8万亩,总产989.2万吨。各个品种播种面积和产量均为全省第一。

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市全力抓生猪生产,巩固生猪养殖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一是调整优化生猪产业布局。在遵化、滦南等7个生猪调出大县建设养殖基地,提升保供能力,带动全市生猪产能恢复。二是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年出栏500头以上)超过1400家,其中年出栏万头以上的22家。三是以项目带动生猪产业恢复发展。去年以来争取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建设、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等1460万元;引进工商资本相继投资约8亿元建设大型规模猪场,丰南新好等4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生猪存栏累计增加15万头以上。四是协调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积极与金融部门对接,开展信贷保险服务,提高生猪产业抗风险能力。2020年唐山银行业授信超过1.35亿元,支持中小养殖场完成了改扩建。全面实施奶业振兴,通过完善奶牛良种繁育体系、推广TMR智能化饲喂技术、加强标准化牧场建设、稳定奶牛养殖优势区等措施,全面提升奶业生产水平。累计投入资金5亿多元改造提升奶牛养殖场,加强标准化牧场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部级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4家、省级示范场34家。利用省级项目资金5500万元推进奶牛养殖智能化发展,目前全市规模奶牛养殖场智能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2020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7.44万吨、28.96万吨和109.14万吨。全市生猪存栏278.58万头,出栏468.25万头,奶牛存栏25.09万头。奶业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着力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业态,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立足资源禀赋,确定了北部山区发展生态渔业和特色渔业产业带、中部平原发展淡水池塘标准化健康渔业产业带、南部沿海发展立体养捕产业带和生态养护休闲型海洋牧场产业带发展思路,目前“四大产业带”已初步成型。二是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目前全市累计创建69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积极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引进新品种5个,开展红鳍东方鲀健康养殖示范、海水池塘生态混养试验示范等14个。三是实施项目引领,着力打造新兴业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向海发展”工作重点,我市将发展海洋牧场和休闲渔业作为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以新业态拓展新空间。2020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人工鱼礁建设项目1个、海洋牧场综合平台建设试点项目2个,扶持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个、沿海休闲渔业或美丽渔村精品典型3个。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并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5处,覆盖海域3589.6公顷;创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3个。四是养护结合,努力构建生态渔业。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在我市近海、重点河库,放流各类苗种20.25亿单位。2020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14万亩,渔船1885艘,水产品总产量49.49万吨(不含远洋渔业),占全省的50%,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创建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3家,数量全省第一;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1个(曹妃甸区),全省唯一。渔业经济发展位居全省第一。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湖北最美女孩何蕾:因救人生命定格29岁,为怀念她学校以她命名

湖北最美女孩何蕾:因救人生命定格29岁,为怀念她学校以她命名

历史档案笔记
2023-05-30 23:20:10
奥迪新A6官图曝光!明日发售,将停售燃油车,全系更名“A7”

奥迪新A6官图曝光!明日发售,将停售燃油车,全系更名“A7”

网上车市
2023-05-31 08:18:27
志愿军之弱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志愿军之弱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这才是战争
2023-05-31 20:32:55
这是发生在1956年的一幕,让现场拍摄的记者都感到面红耳赤!

这是发生在1956年的一幕,让现场拍摄的记者都感到面红耳赤!

超哥解历史
2023-05-21 02:41:28
理想汽车CEO李想盛赞FF91设计超前,获贾跃亭邀请前往总部

理想汽车CEO李想盛赞FF91设计超前,获贾跃亭邀请前往总部

三言科技
2023-05-31 15:07:23
青岛市纪委监委通报关于4起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典型问题

青岛市纪委监委通报关于4起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典型问题

信网
2023-05-31 17:31:03
大陆和台湾谁先垮?柯文哲:一旦开战,大陆可能撑不过两周

大陆和台湾谁先垮?柯文哲:一旦开战,大陆可能撑不过两周

博览历史
2023-05-31 10:05:02
他的朝代只存在了37年,但他却是西方人眼里中国最牛皇帝

他的朝代只存在了37年,但他却是西方人眼里中国最牛皇帝

汉周读书
2023-05-31 13:46:36
太狠了点吧!梅西新球衣的海报直接被贴在巴黎商店的门口

太狠了点吧!梅西新球衣的海报直接被贴在巴黎商店的门口

聚星体育
2023-05-31 18:58:34
47岁林心如出席活动疑不穿内衣,紧身衣勒出身材线条轮廓引争议

47岁林心如出席活动疑不穿内衣,紧身衣勒出身材线条轮廓引争议

娱翅星闻官
2023-05-30 15:26:37
苹果史上首次直播带货

苹果史上首次直播带货

36氪
2023-05-31 21:03:15
官宣,拒回皇马!不给佛爷面子,顶薪也请不动,不愿走齐达内老路

官宣,拒回皇马!不给佛爷面子,顶薪也请不动,不愿走齐达内老路

阿泰希特
2023-05-31 14:58:41
快讯:郭台铭提出两岸和平大谈判

快讯:郭台铭提出两岸和平大谈判

老默吃娱
2023-05-31 08:10:35
中方改变弃权立场,在联合国大会直接投下反对票,释放明确信号

中方改变弃权立场,在联合国大会直接投下反对票,释放明确信号

第一眼界
2022-05-17 13:54:29
中美3场会谈,中方增持美债,美方却要求中国改变做法

中美3场会谈,中方增持美债,美方却要求中国改变做法

海峡直通车V
2023-05-31 11:05:55
对比巨大!骨相美和皮相美的人站在一起,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美人

对比巨大!骨相美和皮相美的人站在一起,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美人

林智伟爱音乐
2023-05-30 10:24:21
马斯克抵达北京,首餐尝遍中餐佳肴,感叹“中国美食真是太棒了”

马斯克抵达北京,首餐尝遍中餐佳肴,感叹“中国美食真是太棒了”

今日美食分享
2023-05-31 17:40:38
第一季度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出炉,谁说丰田不行了?

第一季度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出炉,谁说丰田不行了?

汽车时间
2023-05-30 10:50:38
老百姓都快断子绝孙了,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网友不急还沾沾自喜

老百姓都快断子绝孙了,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网友不急还沾沾自喜

眼光很亮
2023-05-31 18:00:13
5月31日俄乌战报:32架无人机袭击普京御用机场 乌军放瓦格纳归山

5月31日俄乌战报:32架无人机袭击普京御用机场 乌军放瓦格纳归山

西楼饮月
2023-05-31 14:06:38
2023-05-31 23:00:49

头条要闻

全国31省份省级公安厅厅长全部调整到位

头条要闻

全国31省份省级公安厅厅长全部调整到位

财经要闻

体育要闻

金碧辉煌的波士顿公厕,和虾系主帅马祖拉

娱乐要闻

陈妍希庆生现场照曝光 陈晓与儿子都在

科技要闻

24小时见了3位部长!马斯克中国行日程满满

汽车要闻

东风风神eπ01原型车亮相 还配折叠敞篷

态度原创

本地
房产
数码
手机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浙江人结婚,被子真的可以用一辈子

房产要闻

69㎡三房,72㎡四房,广州的户型都卷成这样了?

数码要闻

WWDC23 Swift挑战赛获奖中国学生分享与编程的故事

手机要闻

WWDC23 Swift挑战赛获奖中国学生分享与编程的故事

公开课

北大教授:95年出生的人,40%连高中都没读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