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这个时代需要精神的引领,一种精神,只有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需求紧密相连时,才能成为推动政革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契合了时代发展要求。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1月10日9时30分左右,大连防疫志愿者离世。这名志愿者名叫那君,54岁,在金普新区光中街道南山社区金山名苑小区疫情防控环境消杀现场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去世。那君的妻子朱波也是一名志愿者。她说,“他就是愿意帮助别人。大连一年经历了三次疫情,他一次也没有落下,我劝他多休息一会儿。他对我说的最多的是,在这个时候,他想和志愿者一起为这个城市做出贡献,也不枉做一名大连人。”那君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群众,有着一个不普通的名字——志愿者。也正是这不普通的身份,让千千万万中国人认识了他,并且尊敬他、肯定他、赞美他。那君作为抗疫的逆行者的一员,用他自己的行动展现着对城市的爱、对社会的爱,他传递了爱心,不仅仅是他的妻子是一名志愿者,他的儿子也接下来爱心接力棒,继续进行着他没有完成的任务,“子承父业”,背起75.8斤重的弥雾机,开展消杀服务。
石家庄市爆发疫情以来,整个城市按下暂停键,路上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没有嘈杂错乱的喇叭声,更没有保证行程的公共交通工具。归石的大学生、外地来旅游的人一时迷茫的站在火车站、汽车站,回不了家,没有方向。有的学生走几十里路走回家,有的旅行者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也正是在这时候有的人自发成立临时救助站,帮助学生临时有个落脚点,有的人看到求助信息,自驾车把外地一家人安顿在自己不能营业的甜品店,让外地人在特殊时期也能感受到石家庄的温暖。他们没有说过他们的名字,但是我们都愿意称他们为志愿者。这三个字代表了他们的爱心,代表了疫情期间的温情,也代表了抗疫的决心与信心。
面对疫情,病毒无情、人有情,在这个严峻形势下,志愿者们没有一丝怨言,他们一起鼓励、相互支持、服务社会,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永红桥街道 孔繁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