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国家,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了必要保障,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根本保证。
树立法治理念,让法制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一些基层干部对“依法治国”忽视,认为依法治国是上层的事,与基层干部无关。这是没有树立良好法制理念的表现。因此,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理念的的教育,大力宣传法治精神,让广大基层干部能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公平、公正、公开”执法原则,以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唯法治做后盾,建好“安全堡垒”,执法办事才有章可循。
增强守法意识,发扬善思善为的优良作风。“法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事情,基层干部要不断加强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识教育,切实领会、熟知法律知识,消除权高于法、情大于法、威盛于法等特权思想,养成自觉依法办事习惯,把法律转化为行为准则。“法”字当头需善于做,清清楚楚抓思路,认认真真抓落实,实实在在抓发展。法治路上,每走一步既需要敢为人先的担当意识,也需要善思善为的优良作风。
践行法律规矩,发挥党员干部示范效应。基层干部处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一行一言都体现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及水平,体现着人民公仆为民服务的决心。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定下来的事情就要做好,立下来的规矩就要遵守,切实发挥示范效应,才能有力的拉近基层干部与百姓的距离,增强干群情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地方的和谐稳定。(滦城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