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中华大地上肆虐。九省通衢的交通枢武汉“生病了”,为了不让疫情进一步扩散,原本车水马龙、繁华似锦的“他”变成了一座“空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再一次将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在一起,无论是前线的“战士”,还是普通的百姓,在疫情面前,战“疫”就是他们唯一的使命。虽面戴口罩,看不清你们是谁,但从你们温暖而有力量的话语中,我知道,你们是为了谁。
“救治病患有我,有我必胜!”
疫情当前,医院成为救治患者、疲情防控的主战场,医护人员成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守护神”,但他们跟我们一样,也扮演着父母、子女、丈夫、妻子的角色,面对未知的疫情,他们也心怀恐惧。但疫情就是命令,他们没有退缩,义无反顾选择“逆行”: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披挂上阵:74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个小时,只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研究抗病毒解决方案:武汉金银潭医院长张定宇自己身患绝症,妻子感染肺炎病毒,但仍与时闻赛跑抢救患者。90后年轻护士单霞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将一头长发剃成光头…因为他们,病患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加坚定,老百姓盼望疫情解除更有信心。在这凛列的寒冬里,基层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支部吹响“集结导”,党员干部来报道。一声动员,火速聚集;一声令下,全员到岗;测量体温、出入登记、入户摸排,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为老百姓构筑起阻挡病毒的坚强屏障。当前处在非常时期,打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隐形硬仗,基层工作者们拉网式排查防控、串户式宣传引导,倾听百姓声音,满足百姓需求,凝聚起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构筑起共建共联的严密防线,无论是城市的大街小道,还是乡村的田间巷陌,到处都有他们走访的身影,亲切而宽厚伟岸而坚强。这是亿万人民的同心协力、是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是不惧风浪的党员干部、是始终为民的中国温度。
边设计边施工,武汉火神山医院10天时间拔地而起:上海海关开通绿色通道,一批防控物资从落地到放行用时仅15分钟;从谈判采购到运输落地,山西首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在48小时内开工投产…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同时间赛胞,与病魔较量,各行各业的勇士们跑出了令人惊叹的“防疫速度’。一位国际友人评价:中国正采取史无前例的措施遏制疫情蔓延。
疫情是一次大考,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好疫情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坚决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测的总要求,再接再厉、英勇斗争。以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把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遏制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回望历史,中国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取得的,而是凭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靠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干劲,在攻坚克难,踏平坎坷中取得的。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一次又一次考验练就了中国人民不惧任何风险的定力、战胜任何考验的能力。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总动员中,有白衣天使的连轴转,有施工人员的三班倒,有车间工人的“白加黑”,有普通群众的精准宣传,人们用不同的方式凝聚抗疫合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组织群众贡献智慧,构筑起疫情防控的
人民防线。
战胜疫情的信心,也来自那些冲锋在前的担当自觉。哪里有极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能看到党员舍身忘我、正当先锋的身影。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千千万万名党员守土有责、冲锋在前,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广大党员把责任夯实在疫情防控的每一个环节,有令必行、有责必当、有求必应、有难必解,定可以集合所有力量,共同驱散疫情阴霾。(广场街道刘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