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讯:曹妃甸区第六农场位于曹妃甸区北部的门户,农场辖区面积20.3平方公里,北距唐山市区40公里,西北距北京220公里,西距天津120公里,南距曹妃甸港60公里,沿海高速、唐曹公路、迁曹公路贯穿境内,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曾家湾四村就是点缀在六农场西北部的一颗闪亮的明星。
近年来,唐山市曹妃甸区六农场曾四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总体战略部署,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农场党委的真抓实干下,坚持以财政资金为依托,探索出“党建+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以宜居为导向,依托鸿程、豪门、艺苑等三大苗圃基地,采用“支部+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推三新、上绿色、增有机,优化种植结构,成功打造了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
一、精心筛选,靶向定位,组织申报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
2019年,按照省财政厅和市财政局的安排部署,曹妃甸区财政局立即启动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申报工作,及时向区委、区政领导做了详细汇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曹妃甸区财政局采取“筛选、论证、评审、确定”模式,在30个全区经济条件好、开展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基础条件好、村支部领导班子团结、群众基础工作好的村庄作为候选村进行筛选,经过专家筛选论证最后确定了6个村庄作为申报的备选村,最后在专家组实际考核论证下,初步确定六农场曾四村为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申报村。经过区政府审核批准、市财政局实地考核、省财政厅审核,最终确定曾家湾四村为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
二、科学谋划,全面推进,不断提高乡村美化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曾四村支部班子立即行动,先后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5次支委会、2次党员大会,对村内废弃坑塘综合治理进行研究讨论,围绕村民娱乐生活诉求,谋划建设文化广场,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申请农村综合改革资金支持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建设项目资金300万元。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区委、区政府、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多次组成检查组,深入基层现场督导指导。该工程共回填土方7183立方米、铺设村内排水管320米、铺设面包砖390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000余株、安装路灯76盏、配套健身器材10套、建设休闲亭2个,将废弃坑塘打造成了村民休闲娱乐场所,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了群众农闲时的议事台、活动场、休闲园,切实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和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已经从观光旅游转变为度假旅游的时代。曾家湾四村紧紧抓住现今成熟的休闲旅游发展时机,充分挖掘本村特色文化,粉刷、绘画文化墙、建立农家书屋、美丽庭院,依托曾家湾四村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现有的农耕文化、自然生态和田园景观的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耕文化观光、农家特色餐饮美食、乡村游览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大幅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三、丰富载体,提升素质,打造文明幸福家园新格局
以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建设为目标,在建设“生态宜居”最美乡村上做文章。一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结合疫情防控和文明城创建活动,该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5次,对场域内卫生死角进行拉网式大清理。清理卫生死角17处,各类垃圾杂物68方,进一步提升了村庄环境;投资30余万元,对繁商区进行了综合治理,硬化道路320平方米,铺设面包砖800平方米,新安装高标准路灯26盏,使繁商区面貌焕然一新;全面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迎接上级环保督查组督导检查10余次,动态化清零“散乱污”企业,严防散煤死灰复燃,抓好散料堆场管控,全面排查污染源。同时,扎实推进水土共治,不断扩大生物有机肥应用面积,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全力保证场域内天蓝、地绿、水清。二是乡风文明进程持续加快。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打造“一门式服务”“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培育发展红白理事会、志愿者队伍、农村新乡贤队伍等,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星级文明户等选树活动,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实施婚丧嫁娶革新行动,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涵育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三是农村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建立点面结合、上下畅通、快速高效的社情民意反应机制,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农村信访隐患、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和新问题,促使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迅速妥善解决。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农村治安网格化管理,加快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层综合治理环境不断优化,全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落实。
四、党建引领,创新模式,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农场自身优势,谋划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模式为路径,以名牌、绿色、优质产品为保障,打造村村有特色、区区有精品、园园是绿色、户户有增收,集休闲观光、生态农事种养、农家风情度假等功能的特色场镇。按照南粮食、中果菜、北经济作物的产业总体规划布局,打造“三区一带”工程,构建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加快推进新型经营模式建设。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实施一村一精品、一产一特色、人人能就业的强场富民工程。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搞特色、出精品、生产绿色产品,打造城区特色农产品专供基地。结合曾四村现状,实施“党建+示范基地”发展模式,依托村内鸿程、豪门、艺苑三大苗圃基地,采用“支部+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支部引领,基地带动,党员户示范,带动10余户农工在家门口就业,为群众创收3万余元。推三新、上绿色、增有机,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20余户农工发展订单农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破解传统农产品销售瓶颈,收益较往年提升了50%。
如今的曾家湾四村,环境好了,村风民风变了,村民的夜生活丰富了,美丽中国河北样板村建设正在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金色的镰刀锤头在曹妃甸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