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近日,一名新入职银行员工聚餐时拒喝领导敬酒而被辱骂打耳光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也把一直让人诟病的“酒桌文化”再次显露到公众面前。
有人说,酒桌是一个舞台,酒桌上的行为被被看做了礼仪和个人性情的体现。但有的人摆酒喝酒动机不良,敬酒劝酒目的不纯,让中国酒桌文化掺杂了世故、铜臭和攀比,有了功利化的倾向。酒桌文化里存在一些糟粕:通过酒桌审视别人,把喝酒不豪爽与办事、交朋友不实在划等号,借此强行劝酒;酒桌上,把情面、私交与公事混在一起,增加他人心理负担;有的领导,以敬酒为名,强人所难,使人屈服于权威,满足自己的精神隐疾。另一方面,不少人对于聚会上喝酒的态度很矛盾:喝酒过多伤身伤肝又费神,本不愿意参加酒局,但是如果别人摆酒不请自己,又感觉不被重视;自己不敬别人酒,担心显得不尊重别人,不接受别人敬酒,害怕驳了对方面子…如此种种,让人左右为难、疲于应酬。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来看,就会发现,酒桌文化和酒文化不能划等号。国人历来爱酒。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也爱喝酒,并借着醉意写下了千古佳句。“诗仙”李白,又被称为“酒仙”,酒后的诗人文思如泉涌,提笔更有神。这时酒给了人更多的想象力和发挥空间。现今时代,亲朋好友小聚微酌,大家天南海北,畅所欲言,兴致来了,抿一口即可,不愿喝也无须勉强。这时酒只是一个助兴的工具。所以喝酒不是原罪,错误的是酒桌上的世俗、功利之风,错误的是劝酒、逼酒之风,酒桌陋习源起于此。
当聚餐的意义不再是轻松的吃饭、愉快的交流,而是权威的展示、圈子的划分;当敬酒的目的不是表达敬意、代表诚意,而是谄媚的虚伪、强权的压力,这样的酒不喝也罢。人们喜欢的酒桌文化,是觥筹交错中,酒杯里所盛的是平等、尊重和喝酒的自由。(杨柳庄 蒋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