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唐山讯:(李征)我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强化底线思维,突出以防为主,重点抓好安排部署、隐患排查、重点环节备汛,目前全市防汛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一、未雨绸缪,用好“望远镜”,精准安排部署。提早启动谋划水旱灾害防御工作,3月初制发《唐山市2020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要点》等67个文件,并以视频会议形式对今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完成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编制及各类防洪预案完善修订工作。5月2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在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暨重点水利工作推进会议上就防汛工作进行重点部署之后,我局超常重视,结合今年预测的水情汛情严峻形势,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5月25日,我局对全市水害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再落实、再部署,牢牢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对专家库进行了调整充实,调整补充后共31名防汛专家,根据防汛工作需要,按照专家专业和工作特长,对防汛专家进行分组。6月17日,召开全市防汛专家培训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担当意识、主人意识,打牢思想基础,充分发挥“老水利、老防汛、老专家”在防汛工作中的参谋作用。
二、防微杜渐,用好“放大镜”,强化隐患排查。启动全市水工程汛前防灾大检查,逐一对水库、行洪河道、险工险段、闸涵枢纽、蓄滞洪区、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关键部位进行排查、核查,发现并整改问题74个。组织市级水管单位和县(市、区)之间开展交叉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22个。在此基础上,市水利局组成5个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全市123座小型水库、142个山洪防治重点村、30处河道堤防险工险段、1个蓄滞洪区、1个河道内村庄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全覆盖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52个,整治61.938公里河道堤防和海堤险段,其中滦南县18段(33.838公里)、乐亭县11段(26.7公里)、滦州市1段(1.4公里)。成立由行政干部、技术干部、技术参谋等19人组成的6个专班,在汛期适时向滦南、乐亭、玉田、迁西、市区河湖等县(区)派出,指导重点区域防汛工作,确保汛期各项工作准确开展。坚持“汛期不结束、排查不停止,隐患不排除、整治不间断”的要求,持续做好安全巡查,全面落实检查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登记造册,明确整治主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发现一件、整治一件、销号一件”。
三、聚焦聚点,用好“瞄准镜”,夯实重点环节。关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全面做好防汛备汛准备工作,宁可宁可十备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一是加强蓄滞洪区运用准备。修订完善《蓄滞洪区运用预案》,完成区内人口信息及居民财产变更登记工作。完成围堤、分区隔堤、安全设施、进(退)洪闸等工程运用准备及设备检修,配齐大喇叭、手摇警报器等预警设备,细化转移措施、逐户发放明白卡,做到转移路线、交通工具、安置地点、责任人员“四个知道”。二是加强易发山洪灾害点防御。印发《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组织涉及迁西县等6个县(市、区)142个重点村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制作、安装宣传栏、警示牌,发放明白纸,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对市、县两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和952处雨量水位设施、735处预警广播及528个手摇报警器进行检查、试运用,确保监测预警系统正常运行。三是加强水库防汛基础。全市水库均落实防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所有水库水位均在汛限以下。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水库工程设施、重要闸函启闭设备、备用电源维修养护。在全市4座中型水库、122座小型水库、1个蓄滞洪区建成视频监测站135处。所有水库配备卫星电话、移动电话,确保联络畅通。四是加强在建工程度汛措施。我市21处涉河涉库在建水利工程全部制定应急度汛措施,明确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并在水利部门进行备案管理。五是加强紧急情况人员转移和避险演练。分别在陡河水库和迁西县举行防汛抢险演练和观摩活动,对大型水库和山洪(小型水库)等防范重点工程的防汛预警、抗洪抢险、避险转移等内容进行演练。组织各县(市)区实施水库、山洪、蓄滞洪区等防御避险应急演练,累计开展培训或演练105次,累计参加人数4800余人,已完成演练计划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