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唐山讯:(李征)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华北地区地下发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目标任务,采取超常措施,强化督导调度,坚决打赢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攻坚战。
一、用好“指挥棒”,在安排部署上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将地下水超采治理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纳入生态唐山建设和2020年度市委工作要点、市政府重点目标任务,市人大、市纪委同步将其列为监督检查内容,集中力量,锁定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多次听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专题汇报,亲自研究审定《唐山市地下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方案(2020至2022年)》,并在今年5月22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暨重点水利工作推进会议上就压采工作进行重点部署。市长丁绣峰任唐山市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多次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两办印发了《唐山市推进重点领域清理规范工作实施意见》,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进行安排部署。此外,12个有治理任务的县(市、区)按照“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各参与部门通力合作、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了强大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态势。
二、管好“总阀门”,在节水控水上下功夫。我市严格落实《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条例》和国家、省节水工作方案,推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节水、控采工作落实到位,实现用水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一方面,强化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农业农村方面,2016年以来共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29个,投入资金86865万元,其中,地下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0个,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36万亩,地表水节水灌溉项目9个,改善灌溉面积24.44万亩,共形成年压采能力8002万立方米。城市方面,实行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持续深化水价、水权、水资源税改革和城镇居民阶梯水价政策;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建设,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推进节水型公共机构、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和县域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示范引领节水工作开展;加大雨水、中水、海水等非常规水利用力度,减少地下水使用。另一方面,严控开采,强化用水管控。严格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城市规划区取水许可管理,积极做好城镇自备井关停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取水行为,按月通报各县(市、区)地下水位变化情况。2018年以来,共关停非法自备井630眼,关停农业灌溉机井1154眼。
三、找准“突破口”,在水源替换上出实招。水源替换是降低地下水资源开采的最有效手段。我市始终关注工农业取用地下水行为,强力推进水源置换项目,严控地下水红线。在工业用水方面,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开发非常规水源,置换地下水。推进钢铁去产能,截至2018年底全市钢铁企业由58家减少到38家,工业用水大幅减少。开展高耗水行业水源置换,正在实施天柱、华西、唐钢等重点钢铁、焦化企业由地下水超采区域向沿海地区搬迁。建成首钢京唐公司一期、大唐国际王滩发电、曹妃甸北控3个海水淡化项目,今年直接利用海水8682万吨,海水淡化水量1265万吨。首钢京唐公司二期、河北丰越能源科技EPC工程2个海水淡化项目正在建设中。在农业农村用水方面,坚持灌溉水源置换与农业节水相结合,压减地下水。2019年实施水源置换项目4个,下达资金17938万元,预计完成农村压采地下水2613万立方米。其中,农村灌溉水源置换项目改善灌溉面积13.46万亩,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项目涉及人口3万人。加大节水技术推广,累计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推广补贴项目56.6万亩,年可节水2547万立方米。
四、激活“大水网”,在水源保障上求实效。为有效破解我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问题,自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启动了总投资175.68亿元的“全域治水、清水润城”三年行动,遵循“治用保管”四大理念,明确“连引用、疏治管”六条治水路径,重点围绕用足用好滦河水源,实施邱水入城、滦河-沙河-石榴河引水等7项连通工程,连通河道32条,构建湖、坑、河、渠、库相互连通的全域大水网,增加地表径流和蓄水面积,满足全域生态补水及南部沿海工业区用水需求,有效缓解我市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工程全部完工后,年增加地表水利用量4.25亿立方米、非常规水利用量5.21亿立方米,减少弃水入海量2.06亿立方米,减少地下水开采2.22亿立方米,新增回补地下水0.8亿立方米。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坚持引蓄并重,积极用好调引水、雨洪水,为地下水超采治理提供水源补充。今年以来,已从潘家口、大黑汀、桃林口水库引调水7.7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120%,有力保障了工业、农业、生态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