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建国以来,我国为治理土地荒漠化付出了巨大努力,将“沙进人退”扭转为“沙退人进”。塞罕坝林场就是众多成功的例子之一。塞罕坝历史上被称为“千里松林”,后来由于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变成了沙地荒原。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决定成立塞罕坝林场。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努力,营造出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绿色奇迹。这说明土地荒漠化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人类可以合理的改造自然。因此,我们要坚持植树造林,还大自然一抹“绿色”。
还大自然一抹“绿色”,是守护人民生活的需要。土地荒漠化意味着耕地的减少,还会引发沙尘暴。耕地的减少将直接威胁粮食安全。沙尘暴则会影响人们出行。这都会对人民生活造成恶性影响。只要我们坚持植树造林,不断提高绿化面积,这些问题都会慢慢的解决。
还大自然一抹“绿色”,会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坚持植树造林利于当代。植树造林能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只要坚持植树造林,我国的生态就会有很大的改善,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又能保护我国的水资源。我国的每一个人都能享有这种生态红利。坚持植树造林功在千秋。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是从父辈手里继承来的,所以我们也必须将它完好无损的交给下一代人。这是我们的责任。只要生态环境保护的好,子孙后代都能受益。
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虽然土地荒漠化问题在我国比较严重,但是长期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功的一天。我这样的普通人虽然无法做到像塞罕坝林场的人一样长期植树,但是我可以在植树节的时候参与植树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保持住“沙退人进”的趋势,大自然中的“绿色”也会变得更多。(榛子镇 刘慧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