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它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荒漠化,如同一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地球村的每一名村民头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环境和社会难题。
全球荒漠化究竟有多恐怖?全球沙漠总面积超过4800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的1/3,土壤沙漠化速度每年超过600万公顷……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荒漠化不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了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那么,面对荒漠化,我们究竟能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大到国家层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我国连续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国家级工程。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林木保存面积、林木覆盖率不断增长。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10多年持续净减少,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虽然我国治沙取得了显著成就,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未来任务仍十分艰巨。防治荒漠化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不断加强对防沙治沙的科研投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荒漠化防治,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小到个人层面,我们应杜绝滥砍滥伐,保护森林,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用纸,双面使用;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节约每一滴水,做到一水多用;节约每一粒粮,减少土地压力;拒绝野味,保护野生动物;节约能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保护绿色植被,爱惜一草一木一花;少用塑料袋,杜绝白色污染,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防治荒漠化,从我们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响嘡街道 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