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今年6月17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中科院“地球大数据服务一带一路土地退化零增长”研究成果对外发布。研究成果显示,全球土地退化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全球仍有32个国家土地退化面积大于土地恢复面积,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面临严重挑战。
荒漠化是人类当今面临的诸多生态和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灾难。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而成为“生态难民”。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问题,而且演变成经济和社会问题。荒漠化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动荡。
对于荒漠化问题,防重于治。预防土地退化又重在了解我国土地现状及退化的原因,把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方法通过合理的投入和时空的巧妙结合,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的物质、能量循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土地恢复治理技术。中国为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前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土地净恢复面积全球占比18.24%,位居世界第一。
治,就要拿出真本事。中国向荒漠化“宣战”近4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停止破坏,修复绿色,人人尽力,“点石成绿”。开展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行动。对生活在乌兰布和沙漠、塞罕坝、右玉、策勒这些地方的“绿色卫士”来说,几十年如一日,每天都是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现在,我们的国家每年从荒漠和沙漠中救活4000多平方公里土地。
“宣战”沙漠化,实现“沙进人退”到“沙退人进”的重大转变。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各国协同处理荒漠化和气候变化问题,采取综合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让所有人都受益。(响嘡街道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