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今年两会的开幕会都有一个特别的环节——全体与会人员集体默哀,对新冠肺炎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今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青少年学生平静的学习生活,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抗击疫情。在这场严峻的抗击疫情斗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感人事迹,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抗疫”成为最生动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材。
疫情当前,亿万中华儿女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令人动容。我们的国家、民族展现了愈挫愈奋、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敢与坚定,展现了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大爱仁心。特别是医务工作者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平凡岗位上成长为民族英雄,这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这些都应被铭记,都应成为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抗疫英雄就在身边。 “最美逆行者”就在身边,还有坚守岗位、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各行各业平凡人,还有坚守在云端的老师、严格自律的同学,乃至封城令下的普通民众,“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直面疫情、完成使命、承担责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抗疫精神的缔造者。这样的英雄精神有温度,近距离,可触摸。
新时代的爱国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将有效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烈情感。用“抗疫精神”的鲜活案例回答学生,什么样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爱国,我们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爱国者;提醒学生,少些“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的小爱,多些“只计天下利,不求万世名”的大爱,无论是《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德次序,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爱意延伸,“爱国”始终是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天下和谐的情感根基,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
这段时间,全国各个学校纷纷行动,用不同方式,打开“疫情”这本特殊“教科书”,让孩子们在实践中点亮信仰之光、学会责任担当。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亲历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实践,莘莘学子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这既是接受信念教育、实践教育、生命教育的鲜活教材,也是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宝贵财富。
青少年正处在拔节孕穗关键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就要把课堂当“战场”,用抗疫作教材,运用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方法,讲好感人故事,在学生的心灵上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一粒粒种子,终将破土萌芽、抽枝长叶,结出丰硕的果实。(滦州市横渠实验小学 刘桂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