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高温来袭
是中暑的高发期
在高温环境中
广大市民尤其是露天作业的职业人群要谨防中暑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中暑有哪些表现
一般中暑的表现:
皮温超过39℃;脉搏快;颊皮红、干燥、皮温高;癫病;瞳孔缩小;意识丧失;精神错乱。
严重中暑也称热衰竭的表现:
皮肤凉;过度出汗;恶心、呕吐;瞳孔扩大;腹部或肢体痉挛;脉搏快;眩晕;头痛;意识丧失。
一旦中暑怎么办?
高温天气一旦中暑了怎么办?唐山市中医医院西院区急诊科负责人王震宇介绍:
一般中暑的措施:
给患者降温。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清凉的地方。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湿的大毛巾床单等将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有凉风的电吹风或您手扇使其降温。注意:不要用酒精擦其身体,不要让其进食或喝水。
严重中暑的急救措施:
将患者移至清凉处;让患者躺下或坐下,并抬高下肢;进行降温,用凉的湿毛巾敷前额和躯干,或用大的湿毛巾,湿的床单等把患者包起来。用电风扇,有凉风的电吹风或手扇动以促其降温;让神志清楚的患者喝清凉的饮料或喝盐水(每100毫升加盐0.9克);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应送医院急救。
如何预防中暑的发生
进入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湿度增加,体内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中,人们就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经常留意气象台发现之天气警告,炎热天气下及时采取措施:
▲劳逸结合、保护阳气:中医认为夏季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阳气。
▲避免长时间处于湿热的环境: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处于湿热的环境。室外作业、剧烈运动者要适当调整时间,要有遮阳设备,补充足量水分和盐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室内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或空气流通保持凉快。有条件的可使用空调降温,要避免从有空调的空间快速进入高温环境。
▲情志调节:在精神上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不要恼怒忧郁,这样机体就能得以宣畅通泻,轻松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中午午休一会儿,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
▲穿棉质衣服:由于天气炎热,汗出较多,衣着应以棉制品为好,利于汗液排泄。要常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王震宇提醒:在酷热的天气下,不应作长途的登山或远足等活动。户外活动最好安排在清晨或黄昏后。若有任何不适,应尽快就医。
为大家推荐三款高温消暑方,为您消暑解乏
◆酸梅汤
功效:消食和中,消暑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
准备乌梅,山楂,罗汉果,陈皮,大麦,荷叶,洛神花(也叫玫瑰茄),干桂适量再加入水1800ml(约1.8升),黄冰糖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进行熬制,冷藏后饮用更佳。
◆苦瓜菊花粥
功效:清热祛火。
用苦瓜和菊花一起熬粥,先将大米和菊花煮开,然后再放入苦瓜块,加少量冰糖慢慢熬煮至烂稠。加入少量冰糖,能遮盖苦瓜的苦味,自然晾凉喝,是道不错的消暑粥品。
◆绿豆汤
功效:清热解暑。
先煮沸水,然后放入绿豆,继续小火煮8~10分钟即可。
穴位按摩 击退暑气
用湿毛巾冷敷以下穴位各5分钟,再搭配按摩及深呼吸,一边穴位各按摩20下,这些穴位有清热消暑,降心火的功效。
督脉大椎穴:位于后颈部位于低头时颈椎最高点;出现类似中暑症状时,敲打大椎穴可帮助散去体内积藏热气,疏风清热益气。
心包经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中央正上方2寸(3横指宽);可安抚情绪紧张,安定心神;改善胸闷,减少恶心欲吐等肠胃不适。
肺经尺泽穴:位于肘关节横纹处,靠近大姆指的方向,近肱二头肌肌腱边缘。可泻肺热,消暑气。
膀胱经委中穴:位于后膝腘横纹中央。经常按摩可清热凉血。
王震宇,唐山市中医医院西院区急诊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曾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代谢病医院、空军总医院、301医院进修学习。(通讯员:史爱华 王震宇 唐山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