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近日,中信银行泄露客户信息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让人震惊的是,这已不是中信银行的首次操作,此前中信银行太原分行就曾发生过此类事件,给客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信银行泄露客户信息的行为就是一种失信行为,并无形中成为一种隐形的习惯,于人于己都是无益的。古语有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往大了说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往小了说关系到企业发展和个人前途。
每个银行为客户办理相关业务时都会承诺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这也是银行的职责所在,但是银行将个人隐私信息当作与大客户谈判的筹码,从而赚取更大的利益,着实令人心生厌恶。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银行未经本人同意或授权就可以随意查询客户的流水等信息,说明在个人隐私保护制度设计或贯彻落实上存在漏洞,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二是个别工作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功利心较重,将客户的个人隐私束之高阁。三是违法成本较低,使得相关人员一再触碰法律红线。
如何不让失信成为习惯,考验着管理者以及大众的智慧。针对以上几方面的问题,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的制度设计,比如,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明确相关操作系统的管理权限,无“一把手”的授权,其他人无权查看客户交易流水;二是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三是提高失信行为的违法成本,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条文,加大对相关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四是媒体和社会应该尽到舆论导向和监督的作用,设立失信“黑名单”,对失信行为和失信企业立即曝光,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不论是银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屡见不鲜,这些都是不守诚信见不得光的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市场有眼睛,法律有牙齿,面对行业随意性消解法治权威,适当时刻,需要各方面共同发力,坚决遏制失信行为,共同维护我们的和谐家园。(杨柳庄镇 郑亚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