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竞争日趋激烈,“公考热”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而这一现象带动了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畸形升温,尽管国家公务员局对这些培训机构持“严格禁止”的态度,但其禁而不绝,依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公考培训机构乱象丛生,其不良后果阻碍了社会的公平化、常态化发展。一方面,公务员选拔考试与新一代国家公职人员的素质直接挂钩,而举办公务员考试培训班,破坏了公务员考试的公平原则,影响了公职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部分培训机构存在违规办学、师资虚假、夸大培训效果、收费无标准、退费条件苛刻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培训市场的健康规范发展。因此,建议加强对公考培训行业的监管。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考试观念。公务员招考笔试和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这种能力和素质主要是通过日常学习和工作的长期积累形成的,仅通过短时间的冲刺、强化和特训难以实现质的提高。然而部分考生抱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上了一个“保过班”就能鲤鱼跳龙门,殊不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平时苦于学习、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在日常下功夫,才能从本质上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真正胜任行政公职人员职务。
二、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净化公考培训市场。由于社会培训的进入门槛较低,国内也没有制定经营性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致使公考培训行业呈现出遍地开花、杂草丛生的状态。所以,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加大对公考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把关,确保进入市场的都是办学手续齐全、师资水平过关、信誉记录良好的培训机构。此外,对于行业内存在的三无“野鸡”机构,工商部门应尽快查处并大力处罚,促进培训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三、制定合理收费标准,保障考生切身利益。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学费收费标准,让培训机构有章可循。另外,负责部门应对整个行业进行严格清查,针对培训市场胡乱收费、漫天要价等现象,应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市场推出的名目繁多的“保过班”、“保过协议”等有涉嫌欺诈可能的项目,有关部门也必须加以规范,促进培训市场的规范化运行,保障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滦州市委组织部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