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近日,河北省卫计委发布了
201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
?什么是甲类传染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甲类、乙类、丙类三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城市2小时内,农村2小时内电话报告防疫站。
《新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甲型H1N1,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什么是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
?什么是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现阶段是各类重点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必须严格做好防控工作,严防传染病
其中
以下几种传染病是重点防范对象
▼
季节性流感
冬季正是流感的高发期,很多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都成为流感的高发人群。
?防 护 措 施?
1.人多场所要避免
2.接种疫苗要及时。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3.可服用抗流感药物
4.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注意室内通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感染者常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水疱或溃疡,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防护措施?
1.勤洗手、掩口鼻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密切接触
3.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常接触的物品
4.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保持通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通过飞沫传播。
?防护措施?
1.接种疫苗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妥善清理口鼻排出分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
5.彻底清洁患儿用过的玩具和家具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借助食物传播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
?防护措施?
1.减少污染,控制食物保存的温度、熟食存放时间
2.生熟要分开防止交叉污染,存放时间较长的食物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3.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原体包括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本病潜伏期短,起病急剧,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主要症状包括眼部明显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以及眼分泌物增多。
?防护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勿用脏手揉眼搓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和卫生用品
2.游泳前做好眼睛的防护,可以戴泳镜,以隔绝泳池水与眼睛的接触
3.患者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以免扩大传播
4.本病流行期间对公用的水龙头、各类把手、电话、玩具等定期消毒
传染病并不可怕
我们需要做的是
正确认识它,正确预防它
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赶紧告诉身边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