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胆大心细形容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PICC联合会诊团队一点也不为过。近日,该团队成功为一名患者拔除布满血栓PICC导管,这样的病例在我市医疗史上并不多见。
没有血管通路,患者就不能进行他们所需要的输液治疗。输液,看似一个非常平凡简单的护理操作,但对于血管条件很差的病人来说,护士经常会为寻找一条能够顺利进行输液的静脉而左右为难,病人经常会为反复接受静脉穿刺而历经痛苦。即使在建立普通静脉输液通道后,护士和病人还要一起面对输液通道的不畅、阻塞、外渗、药物对静脉血管的刺激,以及保留时间短而必须多次经受静脉穿刺治疗的痛苦。为了解决输液血管通路的问题,经过几代静脉输液技术的发展,PICC成为当代护理输液治疗领域内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进展。
肿瘤内科护士长王宁介绍说,PICC全称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它是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下三分之一或者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PICC留置时间长、操作安全、保护患者血管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各临床科室。其避免了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了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而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因其留置时间长,一旦使用和维护不当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这名患者是去年6月份在天津一家医院置入了PICC导管用于化疗。当年11月因化疗疗程结束需要拔出PICC导管,经过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显示,置管完全堵塞,同时右上肢贵要静脉(胳膊肘以上内侧静脉)存在血栓,这属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和家属希望能拔除置管,但这家医院表示风险太大不予拔除。今年初,患者来到衡水市人民医院PICC门诊进行维护,并提出了拔除置管的迫切要求。
拔除置管确实存在很大风险。王宁说:“由于PICC置管在体内留置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发生拔管困难情况。比如导管老化后拔除过程中用力不均或患者躁动产生置管断裂,比如发生空气栓塞等。但对于这名患者,最大的问题来自于置管外壁上的血栓,拔除过程中极有可能会脱落,严重者会引起肺栓塞甚至死亡。”
在PICC联合会诊团队讨论中,各成员积极讨论,分别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此联合会诊团队涵盖肿瘤内科、超声科、介入科、心内科、胃肠外科、放射科等多学科,他们之间相互协作,保证了医疗安全,避免了医疗不良事件的纠纷。
“可以在超声下分段拔管,先撤10厘米,超声看一下血管血栓情况,未有异常,可继续撤管。患者血栓量不是很大,里边有少量血栓脱落,会出现一过性憋气,咳嗽,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介入科副主任杨彦林在讨论中还提出第二种解决方法。他说可以对体外导管部分剪掉,体内部分保留终身携带,不影响生活质量。”
“撤管在超声下观察,风险还是可以控制,可以考虑撤管。”超声科医生穆荣骥结合超声情况提出意见。
“如果发生断裂,必须应立马拍胸片,查看断裂导管的位置,查看断裂导管是否会漂移,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放射科牛国昌也提出合理建议。
……
各科参与会诊医生还做足了充分准备,如果出现置管断裂或难以拔除的情况,可以立即实施介入抓取或者切开血管取出置管。在各位专家的商讨分析下,最终决定首先给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撤管。
王宁随后告知了患者和家属撤管办法、以及拔管中的风险。患者及家属表示极大信任和理解,“既然来到咱们市人民医院了,我们就一百个放心。”随后签署告知书同意拔管。
作为市人民医院PICC置管技术的带头人,王宁成功完成了多例PICC置管操作,患者涵盖全院所有科室的各种不同病种。因此,这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拔除操作由她来完成。拔管过程中,在穆荣骥超声可视的全程引导配合下,王宁一点一点、缓慢抻拖着导管移动。
突然,出现嵌顿,多次尝试后导管已出现变细,仍纹丝不动。患者和家属都情绪紧张起来,若强行拔管容易造成导管断裂在体内。王宁嘱咐患者放松身体,并借助超声可视屏反复按压。最终历时40分钟将置管全部拔除!
随着PICC经验不断积累,在肿瘤内科主任王大庆的带领下,其下辖的PICC门诊和PICC导管室不断改进技术、挑战新的困难病例,是我市为数不多的PICC专业化科室。她们采用了超声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方法,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开展了超声引导下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给院外PICC培训班的同行进行授课;接受外院无法完成的PICC置管护理会诊;还承担着各个县区的置管以及PICC相关的疑难并发症的处理和输液港的维护工作......许多患者慕名而来。通过这里专业化的PICC维护,患者的PICC导管可以保持更好的性能,保留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