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吃行业进入到量减价增的存量竞争阶段,品牌如何能走出不一样的道路,形成自己的差异化?喜识给出的方法论是,以创新产品解构传统文化、创造品牌心智的差异性。过去20年,从小小的街边店到布局全国,喜识通过产品革新、运营创新以及自建供应链,不断打破消费者对传统小吃冰糖葫芦的认知,让百年“非遗”成功蜕变,品牌效应也持续放大。
从实体门店到“非遗”小吃,喜识走向全国
2003年9月,实体店铺冰糖葫芦专卖店“喜识”诞生。将传统小吃冰糖葫芦“门店化”是喜识的首个里程碑,这一模式颠覆了冰糖葫芦的季节性、零散化销售逻辑,为品牌化奠定了基础。
国潮兴起之际,通过对冰糖葫芦制作技艺长达20余年的深度打磨,喜识拿到了品牌化的另一张“入场券”——“非遗”。其于2023年凭借喜识嘎嘣脆冰糖葫芦制作技艺、喜识山楂食品制作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识品牌创始人张太学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成功将冰糖葫芦从怀旧符号蜕变为Z世代追捧的“非遗”IP。
从“小串革命”到社交突围,喜识大胆革新
当然,真正的品牌化绝非门店logo的简单迭代,而是一场贯穿生产、品控、物流的体系化改革。喜识在2013-2017年间完成的关键转折,恰印证了这条铁律:当行业仍沉迷于"千城万店"的规模竞赛时,这家北方品牌选择了更具战略耐心的产品创新突围路径。
行业影响最为深远的莫过于2019年喜识掀起的“小串革命”。传统糖葫芦以8颗山楂长串为主,消费者常抱怨“吃不完”“糖衣易化”。喜识洞察市场需求之后,推出仅含3颗山楂的小串,开启冰糖葫芦小串新时代。不仅如此,喜识还设计了5串混搭的“萌趣套盒”,一举击中年轻人“拍照打卡”“多口味尝鲜”的需求。这次改变,让喜识一下子引爆了市场,小串糖葫芦也由此成为消费升级时代“社交神器”。
进入社交媒体新时代,喜识迎合年轻受众推出的“一米大串糖葫芦”、“草莓噎噎冰糖葫芦”等干噎酸奶冰糖葫芦系列,进一步使喜识产品成为“社交硬通货”,年轻客群占比获得极大提升。
夏天糖葫芦冰着更好吃?喜识重塑消费认知
小串变革、社交场景只是喜识重构冰糖葫芦消费认知的一个缩影,在大众认知中,冰糖葫芦一直被刻板印象禁锢:首先就是季节标签,消费者往往将其与“冬季”这个季节强关联,这直接导致品牌会遭遇夏季的“断崖式”销量。
对此,喜识开启了产品的创新接力。去年7月,喜识将品牌爆款醇厚炒酸奶与小串冰糖葫芦进行创新组合,推出“喜识8+1”新品,巧妙利用夏季炒酸奶热卖来提升冬季小吃的曝光量和流行度。
今年,盛夏热浪持续引爆冷饮消费,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夏季高温效应带动中国绵绵冰市场实现20%销量增长,其中创新品类成为品牌抢占年轻消费市场的核心引擎。在此市场机遇下,喜识敏锐把握消费趋势推出喜识山楂绵绵冰、芒果绵绵冰两大新品:特调黄金山楂冰底搭配小串山楂冰糖葫芦,芒果绵绵冰搭配草莓小串冰糖葫芦,在炎炎夏日可谓颜值、口感双绝,产品解暑解腻的同时,还能覆盖闺蜜情侣约会、公司下午茶、团建等高频消费场景,凭借差异化的产品体验推动复购率提升,为品牌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无论是“喜识8+1”新品,还是绵绵冰系列,喜识都在尝试借助夏季热卖撬动冰糖葫芦销量,打破冰糖葫芦的“夏季魔咒”。
除了借力之外,喜识还专注于产品内驱力的打磨。比如近期,喜识将“解暑需求”与“非遗基因”融合推出的全新产品——冰沙糖葫芦,通过鲜果沾糖,极速冷冻锁鲜,做到每一颗糖葫芦都冰爽酸甜,入口瞬间冰晶炸裂感,激活消费者的清凉体感神经,实现消费者感官上的认知改变,即“夏天糖葫芦冰着更好吃”,用冰沙糖葫芦的“冰脆体验”覆盖传统糖葫芦的“糖甜记忆”, 重构夏日消费认知,成为一年四季的“红”。
从品牌运营角度来看,喜识冰沙糖葫芦的出现也契合了当下消费者冰冻水果的健康潮流,人们可在家DIY冰冻山楂糖葫芦,或自由组合水果串进行冰冻,收获夏日解暑新体验的同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推动喜识冰沙糖葫芦从内容到流量再到销量的“三级跳”,“夏天糖葫芦冰着更好吃”的消费认知得到进一步强化。
这并非孤立单品,而是喜识夏季产品生态的关键组件。
与冰沙糖葫芦几乎同时上市的喜识冰冰糖葫芦,则打破了冰糖葫芦“只能现做现卖”的百年认知,直接将冰糖葫芦通过极速冷冻技术处理、包装,进驻便利店、商超、专卖店等面向年轻人的新零售业态,与雪糕、冰激凌共享“冷食区”,消费者购买后直接放冰箱冷冻保存,独立包装,缓化即食, 这一革新不仅使冰糖葫芦完成从"冬季限定"到"全年畅销"的消费升级,更开辟出冰糖葫芦电商零售新赛道,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全融合。据悉,目前喜识冰冰糖葫芦正加速推进全国化渠道布局,依托先发优势构建起冷冻糖葫芦品类的技术标准与品牌护城河。
颠覆认知、建立新消费心智,喜识以夏季新品矩阵撕下了冰糖葫芦的“冬季标签”,这个夏天,糖葫芦冰着更好吃。
季节标签之外还有地域符号,冰糖葫芦始终被看作为北方街头小吃,导致南方消费者认为其“与本地饮食文化割裂”,同样不利于冰糖葫芦品牌的市场发展。为此,喜识早早地就开始了口味多元化的探索。比如,喜识就是市场第一个推出榴莲味冰糖葫芦的品牌。而在喜识的产品线上,不仅有核桃味的传统产品,还推出了白糯米、抹茶、红豆、绿豆、玫瑰以及板栗泥等众多创新口味的产品。
由此也不难看出,喜识的产品迭代路径揭示传统小吃走向零食化、品牌差异化的核心—— 场景重构。通过缩小规格、焕新形式(冰沙糖葫芦等)、丰富口味(如榴莲、玫瑰、板栗)、构建社交载体,将季节性、地域性小吃升级为全时性、全民性零食。
供应链暗线:数字中台支撑喜识不断前行
出色的产品创新策略让喜识厚积薄发,2021年全国门店突破200家,2022年门店数量增长一倍,2024年全国门店达700多家,覆盖全国30个省市110个城市,喜识也在这一年开启了海外征程,首家海外门店落地韩国首尔。
支撑全球700多家门店的,是喜识构建的“从田间到舌尖”的超级供应链。在山东沂蒙山区,喜识8000亩自营山楂基地采用有机种植,年产量可满足全国门店需求。不仅如此,2019年起喜识引入“甩手掌柜”系统,打通收银、会员、订货、库存等环节,确保山楂等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加盟商也可以方便地进行店铺管理,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通过“自建基地+数字中台”模式,喜识解决了品类扩张中的品质失控风险,完成对加盟商的全面赋能,也实现了对全客群的精准覆盖。
喜识用蓬勃发展的20年证明,即便在最古老的赛道,依然能通过产品重构、供应链革命实现指数级增长。从街头到全球,从传统小吃到国民零食,喜识这场“甜蜜征途”的终极启示或许是:传统不是枷锁,而是等待被重新诠释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