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生活的今天,网络诈骗的手法也花样百出,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财产安全。河南的小张,就因银行卡无法正常转账,在网络求助时不幸落入诈骗分子精心布置的陷阱,不仅损失了1600元,还背上了1.8万元的莫名贷款,这场离奇的遭遇为我们敲响了反诈警钟。
就在前几天,河南长葛市的小张发现银行卡转账异常,在小红书平台搜索解决方法时,添加了自称"金融专员"的陌生账号。对方说能帮忙将银行卡里的钱转到其他app上,小张信以为真。随后,这位"金融专员"通过视频屏幕共享指导小张操作,并诱导他在微信群连续发送8个200元"系统验证红包",转账完成后立即被拉黑。小张赶紧报了警,但更令人震惊的是,经警方调查发现,诈骗分子在1小时43分钟的屏幕共享期间,竟用小张身份在"省呗""某花"平台成功申请两笔消费贷款,而小张对此毫不知情,钱款也未到自己账户。
经过警方的分析,在这场骗局中,骗子利用屏幕共享掌握了小张的操作界面和个人信息,又以 “手续费”为诱饵诱导转账。小张因缺乏防骗意识,在未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泄露了信息,最终导致钱财两空,还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省呗作为一家合规的借款平台,在得知此事后,特别帮助大家梳理了一下诈骗分子的手段,以求让更多人远离此类陷阱。
首先,诈骗分子常伪装成客服、金融专员等,通过社交平台、短信、电话等渠道联系受害者。他们可能声称能帮助解决银行卡异常、提供贷款等服务,让人放松警惕。然后,诈骗分子在帮助你解决问题的时候,都会开启屏幕共享,一旦开通,诈骗分子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受害者在手机或电脑上的操作,包括输入的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从而为后续的诈骗行为奠定基础。在获取足够的信息后,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转账。如以 “手续费”“解冻费”“刷流水” 等名义,要求受害者向指定账户转账汇款,或者通过操控受害者的账户进行贷款等操作,将骗来的钱款迅速转移。
在此,省呗提醒广大群众,一定要将自身信息安全与资金安全放在首位。
第一,核实身份,勿轻信陌生人;在接到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好友申请时,尤其是涉及金钱、个人信息等敏感话题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说辞,避免因一时疏忽而上当受骗。
第二,保护信息,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是我们的重要隐私,要妥善保护。不要在不可信的网站、平台上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证件、银行卡等,防止信息泄露。
第三,谨慎操作,远离风险;不要随意点击陌生人发送的链接,扫描不明二维码,或下载来历不明的 APP。这些链接、二维码和 APP 可能包含恶意程序或病毒,一旦点击或下载,手机就会被感染,从而导致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最后,如果不慎遭遇诈骗,一定要及时向警方报案,并保存好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电话录音等。同时,要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以便尽快追回损失。
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掌握一定的反诈知识和技巧,就能识破诈骗分子的诡计,避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