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至23日,中国心智障碍服务创新联会2017年会暨“第三届两岸残障服务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邯郸学院隆重召开。来自两岸的特殊教育康复专家学者相聚高峰论坛,共同围绕“康复服务品质提升”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交流研讨。
开幕式上,河北省残联卢连才副理事长在致辞中指出“做好心智障碍同胞的康复教育工作,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卢连才副理事长表示,我国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紧密联系广大残疾人的组织及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次高峰论坛将对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精准教育康复评估体制和管理办法变革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邯郸学院党委书记杨金廷教授与中国心智障碍服务创新联会刘金超理事长签署《身心障碍服务战略框架合作协议》,明确了双方共享优质资源,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与管理创新,共同为改善残障同胞与家庭的生活状态作出更多贡献与努力等合作内容。
(邯郸学院党委书记杨金廷教授与中国心智障碍服务创新联会理事长刘金超先生签署合作协议)
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主任、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教授与台湾启智技艺训练中心董事长李崇信先生互赠了礼物。
马计斌校长在致辞中介绍了邯郸学院的办学情况与办学成绩,特别就特殊教育的发展、贡献做了阐述。马计斌校长指出,2016年2月,邯郸学院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河北省第二批“2011计划”,标志着河北省唯一一个由地方院校担任牵头单位的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本次论坛对开发、使用云端服务系统,创新服务残疾同胞、加强两岸在残疾人教育康复服务方面的合作与联系有着重要意义。
(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教授与台湾启智技艺训练中心董事长李崇信互赠礼物)
中国心智联会理事长刘金超先生表示,助残服务工作需要大环境的支持,雄安新区的设立,对推动河北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唤起了各行各业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有效推动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本次高峰论坛分为主题报告与分会场报告,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张青教授,受中心主任杨金廷教授委托,以“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与服务品质提升”为题开启主题报告。台湾启智技艺训练中心董事长李崇信先生、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许家成教授等专家从不同角度详细讲解个人成果量表POS、支持强度量表SIS,组织效率效益量表OEES、个别化支持计划ISP等先进理念与技术,详细阐述了如何以个案为中心开展个别化服务,如何利用可评量的方式评估心智障碍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需求,制定个别化支持计划并执行。如何使用网络改造服务体系,进而提升组织的效益效率。
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研究员张金明先生、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卢晓月女士、泰亿格康复服务总监王恒民女士、台湾玛利亚社会福利基金会雾峰教养园园长蔡春足女士、台湾玛利亚社会福利基金会就业副主任杜国萍女士、华东师范大学任登峰博士等两岸专家学者分别以“中国康复政策及社区康复的发展”,“特殊儿童康复技能训练”、“互联网支持下残疾人康复教育新模式”、“台湾身心障碍小区服务介绍与未来发展”,“台湾身心障碍就业服务介绍与未来发展”,“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评估与训练”等主题做了主题报告或分论坛报告,分享两岸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与会专家合影)
据悉,本次论坛由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智力残疾人康复委员会、中国心智障碍服务创新联会、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邯郸学院联合发起,主办单位之一邯郸学院的特殊教育专业综合能力排名居全国第五位,河北省第一位。资料显示,邯郸学院是全国最早设置特殊教育专业的四所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之一,最早设置教育康复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最早获批特殊教育本科专业的七所院校之一,最早拥有儿童教育康复机构的三所高校之一……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为河北省特殊教育领域培养了90%的师资,为万千自闭症、脑瘫、智障、听障、感统失调、情绪障碍等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了教育康复服务;开设了面向计算机、中文、英语等专业的特殊教育第二学位,满足了社会对特殊教育人才多元化学科背景的要求;获批河北省申硕立项建设单位,在特殊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让所有身心障碍者回归社会,过有尊严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将分别于今年5月1日,7月1日在全国推行。互联网让“地球村”的预言变为现实,两岸残障服务与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的举行,提高了河北省特殊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身心障碍服务机构社会创新能力与服务品质,加强了两岸在残疾人教育康复、管理服务领域先进理念、技术、经验等优质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大数据时代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合作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