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暑期已接近尾声,有很多家长在暑假里选择带着孩子去旅行,放松一下紧绷的弦,让孩子在旅途中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旅行地点及方式的选择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家长选择带着孩子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人选择去摩登城市领略科技都市的繁华,也有人选择带孩子出国旅行去感受异域风情。针对暑期家庭游的现象该怎么看?家长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在旅途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做到学在“途”中?暑期家庭游的地点该如何选择?(红网8月11日)
暑假已经进入尾声,但有关孩子的话题还远未结束。若问暑期的“热词”有哪些,“游学”“培训班”等等可谓此消彼长、热度不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都想倾尽一切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环境,打造卓越的未来。“游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因其更具有实践性、互动性、参与性,能够让孩子开阔眼界、感受别国风情,因而受到家长青睐。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家长对于“游学”的认知有些过于功利化,认为只要能够送孩子出去见识一番,花费“重金”也毫不犹豫,而且随着“游学”市场的成熟,一些家长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是把孩子“送出去”,而是深陷一种“集邮式”游学模式,认为要把孩子送往的国家越发达越好,走过的国家数量越多越好。事实上,这种盲目、盲从的教育方式与以往的“培训班热”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家长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过于重视外在形式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心入脑”。
不论是出国“游学”还是参加各类“培训班”,增加孩子学识、拓展孩子事业为出发点的初心都是值得肯定的。但若在这个过程中被太多的功利化思维所绑架,最终只能让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多”。个别家长对教育狭隘地理解为“抢跑领先”,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功利性”的制约和裹挟,最终往往适得其反。实际上,教育子女的过程就如同酿酒,欲速则不达。只有让孩子在各种方式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学习所带来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才能够真正学会学习,爱上学习,才能够把学习变成丰富人生的一种有效途径。(陈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