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他是本县交通运输局公路站的一名普通职工,在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他是一名退伍老兵,在部队里摸爬滚打、学艺精通;他是一位丈夫,31年来和妻子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他是一位父亲,对孩子言传身教、呵护有加……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扎根自己的平凡岗位;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丈夫的职责;他用一个男人宽广的胸怀撑起了整个家。他就是本县第八届“感动青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谭春兴。
在公路站拌合场的拌合设备前,身材瘦弱的谭春兴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眼前运转着的机器,熟练地操作着手里的工具。天气炎热,他不时用袖子擦拭着脸上的汗水。工作间隙,他和笔者攀谈起来。
1985年,谭春兴参军到了石家庄,在部队当上通讯兵,专修电工机师。他勤奋好学,对电工专业逐渐精通,每年的优秀士兵非他莫属,还经常立功受到部队嘉奖。1988年,他和前董景村的魏红恋爱并结婚。聚少离多的两地生活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随着一对双胞胎儿子的降生,谭春兴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和肩上的重担。正当一家人沉浸于天伦之乐时,身体本就虚弱的魏红突感心脏不适,经检查,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看着妻子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谭春兴身在军营,疼在心间。即使重病在身,好强的魏红仍旧默默支撑起这个家,“ 既然当初选择了嫁给军人,再难也要挺过去。”
1999年,谭春兴转业回了家乡,成为公路站拌合场的一名锅炉工。10多年的两地生活结束,一家四口终于团聚。当兵出身的谭春兴对锅炉的各项操作都不熟悉,但天生不服输的他,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终于对每台锅炉的“脾气”都了如指掌,打焦、放渣、处理异常样样难不住他。
2010年,魏红又患上了由心脏病导致的白内障。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仍不见好转,只有通过眼角膜手术才能保住视力。高额的手术费令谭春兴这样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他四处借钱,手术才得以顺利进行。但好景不长,2012年,病情再度恶化后,眼看又要四处借钱治病,魏红一度想要放弃,却遭到谭春兴的极力反对。又一次大的手术后,魏红的身体变得异常虚弱,病情发作起来令她痛不欲生。
虽然每天需要照顾妻子、操持琐碎的家务,但坚韧的谭春兴对待工作仍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了不影响工作,谭春兴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即便再苦再累,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工作中,谭春兴经常要加班,但只要两人在家吃晚饭,就坚持饭后健身散步,散步途中一起聊工作谈生活。俗话说,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如果说,对事业的追求和学习是两个人培养深厚感情的土壤,那么,相互理解和支持则是两个人感情深化的雨露阳光。多年来,他们一起克服种种困难,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爱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和幸福。
谭春兴还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他和妻子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孩子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他们学做人,学做事,如何做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两个儿子谭文、谭武在上大学生时就是中共预备党员,他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放假回家后,主动承担家务和重体力活,照顾行动不便的姥姥,对待邻里有礼貌、有爱心,是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如今,两个孩子都顺利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对他们夫妻二人来说是无比的欣慰。
“我家的状况越来越好,妻子现在的病情很稳定,孩子们也很争气。在部队时我就对电路挺熟悉,现在从锅炉工转岗到修理班,成了一名维修工,这样也可以更大地发挥我的特长了。”谭春兴语重心长地说,“人要懂得感恩,是领导和单位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才让我肩上的担子慢慢减轻,才有了今天这舒心的日子。今后,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上,用实际行动来服务单位,报答社会。”谭春兴的话是那么简单、朴实,却又是那么诚恳、坚定。
当笔者要离开拌合场时,又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这个回到设备前继续抢修机器的瘦弱身躯,此时此刻显得那么高大……再多的苦难都已过去,谭春兴的身上又多了一道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闪亮光环。(敬建秀 田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