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沧州讯 13.2平方米的80年代棚户房,单价在短短一个下午从10万/平飙升至近17万/平。昨日,南京一套顶级双学区“豪宅”的“叫价”直播,在当地朋友圈疯狂刷屏。11日,记者从某房地产公司获悉,该套房昨晚已以230万元总价签订了合约。(中新网6月11日)
每到入学季,天价学区房的报道屡见报端。学区房,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孩子上学购买的靠近优质学校资源的房子。古有孟母三迁的择邻而居,在现今社会的意义并没有减弱,但凡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家长都要为孩子读好一点的学校拼尽全力。正如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当当的妈妈林小枫直言家长之教育心理:“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这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心理和我国“就近入学”的政策造成了“天价学区房”闹剧的一幕幕上演。
制止“天价学区房”闹剧首先要改变家长们的教育心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初衷也是没有错的,但现在社会价值观已日趋多元化,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学有所长才是最重要的。制止“天价学区房”均衡教育资源发展才能治本。政府本出于好意,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并列出小学和初中划片就近入学的时间表和具体指标。没想到的是,学区房被炒成了天价,名校入学指标与住房捆绑在了一起。看似是以“就近入学、方便学生”为理念,但这却在无形中剥夺了寒门子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权利,更从根本上造成了个人发展的马太效应。有的地方推广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把名校长、名教师交流轮岗到弱校,逐步缩小名校和弱校之间的差距和名校办学集团化都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但要根本改变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还需要教育部门加强弱校的软硬件基础建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固有思维模式和我国持续多年的“择校热”,需要政府拿出决心和气力,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铲除“天价学区房”存在的土壤,才能制止此类闹剧的发生。(张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