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技赋能“吨粮田” 曲阳绘就现代农业新画卷)
新畿辅-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通讯员 马芊芊 唐笛
![]()
王爱永在查看玉米晾晒情况。受访者供图
“40厘米窄行+80厘米宽行密植,再加良种与良法,亩产比传统60厘米行距种植多收300多公斤。”11月13日,曲阳县文德镇西流德村绿源家庭农场负责人王爱永自豪地说。作为曲阳县代表,他刚奔赴辽宁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学习归来,便查看玉米晾晒情况。
10月7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实测,绿源家庭农场夏玉米在标准含水量下亩产达1017.48公斤,创下保定市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作为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王爱永的千余亩农场早已告别经验种粮,现在全凭科学。他介绍,农场采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模式:引进高端精密播种机,实现播种深度、株距“双均匀”,出苗率提升4%,亩株数从传统4500株增至6500株;推行“宽窄行密植”栽培,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激发玉米边行优势;配套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变“一炮轰”为分次追肥,结合“前轻、中重、后补”分次追肥法,肥料利用率达65%,每亩节约成本30元。再加上耐密高产新品种、科学化控抗倒伏、“一喷多促”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应用,最终实现亩产破吨。
“高产不是偶然,是技术落地的必然。”曲阳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张树明介绍,今年雨水较多,该县组织农技人员分包乡镇地块,推出“点对点”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针对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需求,提供“菜单式” 技术解决方案,从产前的品种选择、产中的技术管理到产后的贮藏加工,全链条技术支持,确保粮食作物优质高产。
农技人员给出统一种植方案和技术指导,达到最高产的王爱永精准落实到位。麦收后,6月15日抢种玉米;出苗3叶期喷药除草;科学化控技术通过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玉米植株的生长高度和形态,使植株更加紧凑、健壮,增强抗倒伏能力。为观察效果,王爱永在玉米地里插竹竿做参照物,每天察看玉米生长速度。他细致入微地完成对玉米播种、除草、化控、施肥、喷药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使得玉米果穗大籽粒饱满。
传统种植大变革,关键技术显神通。王爱永的农机合作社斥资购置旋耕机、无人机等先进机械30多台,忙时雇佣专业农机手和无人机操作员,不仅轻松打理自己的千亩农场,还托管其他村民农田,年收入超过500万元。
家庭农场实现了由过去分散一家一户经营向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对推动曲阳县现代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示范引领作用。绿源家庭农场也因此被评为省级示范农场和保定十佳农场。
如今,曲阳县依托53家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进行示范性耕作,普及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让“纸上方案”真正变成“田间产量”。
2023年至2025年,该县在国家级项目支持下实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加大农业科技集成应用。依托河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支撑,该县推广实施密植增产、水肥一体化、科学化控、一喷多促等多项关键技术,并通过以点带面、以面促片的带动引领,打造了7个百亩攻关田,实现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配套,带动全县玉米增产。在科技与政策护航下,该县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