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调查员询问调查对象并填写调查表。 本报记者 董旭旭 摄
“您家目前住着几口人”“户口都在这里吗”“房间面积多大”……近日,在广阳区逸锦家苑社区锦绣花苑小区黄女士家里,胸前佩戴着统一证件的调查指导员马静和调查员高伟、刘伯钊认真进行着信息登记工作。11月1日,我市启动202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什么是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它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1%,这个人口调查“小样本”看似不起眼,却正在勾画出一幅鲜活的民生“大图景”。
“小样本”满载大意义。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在我国,人口统计调查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和年度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1%人口抽样调查,是整个人口调查体系的“中期体检”。《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明确规定,在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开展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每十年开展一次,在尾数逢“5”的年份进行。我国在1987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之后在1995年、2005年、2015年相继开展了这项工作。今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通过及时查清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以及居住方面的变化情况,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态势和流动规律,对于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样本”蕴含大智慧。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境内抽中住户的全部人口,全国共抽取约500万住户、1400万人。在廊坊,共抽取489个村(居)委会,约2万户住户、5万余人。调查以户为单位进行,既调查家庭户,也调查集体户。一滴水里观沧海,一粒沙中见世界。1%的样本数据虽然看似微小,其背后却蕴藏着统计学的智慧。根据推算精度要求,本次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调查对象可谓“百里挑一”,最具代表性。相比“地毯式”盘家底,这种轻量化的操作既能动态追踪人口变迁,又能避免大规模普查的资源消耗,在成本与精度间取得了完美平衡。调查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或手机)入户调查,全流程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数据传输过程全程加密。科技赋能不仅保护了居民隐私,而且杜绝了造假,确保采集到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小样本”撬动大民生。本次调查的入户登记工作时间持续到11月15日,调查方式为现场填报或由住户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被抽中的“锦鲤”可能会问,我的个人信息有啥大用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十五五”时期发展蓝图,提出“健全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推动这一部署落地落实,恰恰需要精准的人口数据作为基石。调查员入户登记居民信息,目的不是“查岗”,而是记录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等,同时增加了一些反映人口高质量发展和最新政策需求的相关内容。这些数据勾勒出个体的生活轨迹,成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比如,当你填写“受教育程度”时,教育部门就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不同群体的知识结构,进而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或高校专业设置;当你填写“住房情况”时,住建部门便能更加精准地调控保障房建设,让“住有所居”的承诺落地有声。可以说,每一位“锦鲤”,都是城市发展的“设计师”,每一份信息,都在为更好的未来“计数”。我们应带着参与感、责任感,主动配合核实身份,如实填报个人信息。
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是一项规模庞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居民大力支持,也需要各级各相关部门扎实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任务,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信息共享;要压紧压实责任,充分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为调查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强化经费和人员保障,确保调查高效推进;要加强全流程质量控制,坚持依法调查,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调查数据,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切实保障居民隐私安全。
国家“点名”,咱得喊“到”。每一次人口统计调查,都是在认真绘制一幅民生“大图景”。这里面,有你我的教育梦、安居梦、养老梦、就业梦,更承载着国家的发展梦、复兴梦。这1%的人口调查“小样本”,正是托举亿万梦想、撬动共同幸福的“新支点”。(武香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