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
——前三季度河北经济亮点解析之二
民间投资活跃度是观察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指标。
从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间投资增长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上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
5.6%的投资增速,说明了什么?省社科院财贸和数字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春梅表示,作为提高投资质量、增强市场活力的关键力量,民间投资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充分反映了民营企业市场信心的提升。这背后是河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降低企业成本、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确保社会资本“愿意投、放心投、投得好”。
对于投资,既要看增速快慢,更要看结构效益。
把5.6%拆开细看,会发现令人欣喜的一面:越来越多的资金正在流向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电力、燃气、水利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领域。
落地项目“科技范儿”十足——
在鹿泉经开区,由石家庄恒融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恒融世通反无人机装备产业链项目正全速推进。自今年年初启动以来,已有两栋厂房实现封顶,整体工程预计于明年6月全面竣工。该企业项目专员王凯欣说:“项目建成后,将配备精密模具、陶瓷封装外壳零件、自动微组装等多条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加大对微波器件组件开发及集成电路陶瓷外壳零件生产。”
投向领域多元化凸显——
“5月初、9月底已有风电项目陆续并网发电,今年年底所有项目将全部并网。”国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的话语中满是振奋。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河北同步推进7个风电项目、6个大型独立储能项目及3个核心配套产业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强劲势头,叠加河北精准的政策扶持,让我们投资更有底气。”王伟说。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河北民营企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4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4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7.9%,这三类投资占全省民间投资比重为17.8%,民间投资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齐升转变。
民间投资活跃度,折射出河北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显著成效。
政策托底,让企业“愿意投”。
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春风实业集团河北圣利铸业有限公司实施的汽车盘式制动器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生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获得450万元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及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当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积极落实“两重”“两新”等政策,呼应制造业民企产业升级需求,刺激企业加大技改升级和投资力度,推动民间投资潜力释放。
要素保障,让企业“放心投”。
今年2月底,总投资101亿元的远景(沧州)零碳智能产业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自项目签约起,沧东经开区成立专班跟进,围绕联动审批、技术帮扶、安全指导、融资支持等进行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河北建立了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印发《河北省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从用地、用能、融资等关键环节精准护航。今年以来,河北电力护航经济行动已助力272个重点项目提早接电,省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率达100%。
机制创新,让企业“投得好”。
8月8日,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全国首批、深交所首单数据中心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填补了国内REITs市场在数据中心领域的空白。
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黄文忠介绍,当前,河北正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在铁路、核电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中,明确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助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
“与国有投资相比,民间投资创业、创新功能强大,运营机制灵活,资金调度效率更高。”马春梅表示,通过深化投资领域改革,持续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能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活力。
河北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单之外领域一律对民企“零门槛”开放,支持民间资本投向新质生产力、新兴服务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今年已向社会公开发布推介民间投资项目117个,总投资640.8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推动下,自3月17日至年底,省发展改革委联合44个部门在全省各市开展民营企业沟通交流专项行动,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截至目前,全省已通过该机制解决企业诉求78条,用“有需求,我们随时在”的承诺筑牢企业发展信心。
通过优化政务服务、完善融资机制、破除投资壁垒等一系列举措,河北正着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可预期、可成长的投资环境,进一步夯实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河北日报记者 冯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