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廊坊加快打造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新高地)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刘杰)11月5日,记者从廊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廊坊市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主线,充分发挥区位、市场、交通、算力、产业等优势,在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中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加快打造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新高地。
![]()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河北日报记者刘杰摄
打造首都农产品稳定供应的“保障区”。廊坊市高标准农田面积34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1%,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30亿斤左右。廊坊市农业农村局打造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22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10家,年产肉类17万吨、蛋类14万吨、蔬菜514万吨,供京量占北京需求量比重分别为22%、18%、16%;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培育出永清番茄、大厂牛羊肉、安次甜瓜等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2023年10月29日,该市正式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并授牌。
构建京津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区”。该市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天津农科院等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京津研发、廊坊转化”的协同创新链条,目前已推广先进适用技术95项,引进优良品种270余个。同时,携手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华农农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重点打造永清种苗工厂、安次甜瓜育种实验室等标杆项目,积极发展零碳园区、无人农场,赋能农业现代化。
建设京津冀绿色生态的“涵养区”。近年来,廊坊市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廊坊雅居”乡村旅居康养项目,联合京津开展北运河、潮白河、永定河等跨界河道治理,推介三河蒋福山、香河水岸潮白等休闲旅游景点精品线路100余条,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让“京津生态氧仓”成为区域绿色财富。
近年来,廊坊市与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紧密协作,共建“通武廊”现代农业协同先行区,在协同联动、项目对接、产销衔接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
——机制共建,破解行政壁垒。三地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完善联席会议机制,累计召开协调会议15次,定期开展观摩考察,先后签署种植业、农机、疫病联防联控等6项合作协议,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12次,破解畜牧业发展禁限养、跨区域联合执法壁垒障碍两项,推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形成。
——项目共推,促进产业耦合。该市精准对接首农集团、北京新发地、天津科技产业园等京津龙头企业(平台),引进合作农业项目75个,签约额240亿元。丰厨益海嘉里中央厨房、河北天环现代冷链产业园、新发地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等40个农业产业项目落户廊坊,不仅补强了产业链,更深度嵌入了京津冀大市场。
——市场共融,畅通经济循环。廊坊着力打造“廊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筛选80余个农产品品牌、200余种优质农副产品直供北京大型商超、机关食堂、餐饮企业、批发市场等,累计组织净菜进京、“六进”、“品牌万里行”等产销对接活动100余场,促成三地诸多农业企业建立起“基地直供+平台对接+订单农业”的合作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