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法律援助中心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本报讯(记者 陈正)近日,全国“敬老文明号”表彰名单公布,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凭借在老年群体法律服务领域的突出表现与显著成效,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近年来,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锚定老年人法律服务需求,持续开展“法律服务 助老护老”专项行动,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咨询、援助、代理等全链条服务。
为扩大法援服务覆盖面,我市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网络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近在身边的法律援助服务。充分利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第一时间线上回应老年人的法律服务诉求。在打造“7×24小时”全天候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对12348热线平台进行扩容提质,进一步畅通老年人的法律咨询渠道。去年全年累计接听群众来电5.7万余人次,其中老年人咨询数量达1.5万人次,咨询内容主要集中在继承纠纷、赡养纠纷、合同纠纷等领域,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基本法律问题。线下依托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民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老年人可就近到法律援助站点寻求法律帮助,对老年人咨询“优先登记、优先接待、优先解答”,有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我市以满足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为目标,积极完善平台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和便民设施,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水平,构建贴心便捷的便老体系。优化办理流程,对涉老年人申请类的案件,材料齐全的,当天受理当天指派;对70岁以上老年人免予经济状况审查;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邮寄、电话预约、上门服务。完善适老化设施,中心入口处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并在公共区域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张贴操作指南,为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状况筑牢生命防线。此外,还在服务窗口等处配备老花镜、急救药箱、自助雨具,充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通过将这些暖心的硬件设施与专业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深度融合,为老年群体提供专业高效、精准贴心的法律服务体验,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尤其在涉老案件处理上,构建起一整套高效且优质的服务体系。近年来,共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30余件,案件类型涵盖赡养纠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社会保险待遇纠纷等。在队伍保障上,中心组建了一支由专业素养过硬的律师和资深法律援助工作者构成的专业办案团队,在处理涉老法律事务方面经验丰富,熟悉老年人常见法律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在服务质量监督层面,中心积极推行受援人回访、律师同行评估、办案机关评价等多元评价机制,从不同维度全方位确保服务质量,多次收到受援人的锦旗和感谢电话。
为全面提升老年群体法律素养与维权意识,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创新普法形式,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式普法格局。在线上平台建设方面,依托市司法局官微精心打造“法援惠民生典型案例”特色专栏,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让法治宣传融入老年群体的生活。在线下宣传实践中,中心深入社区、公园、广场等老年人聚集场所开展沉浸式普法活动。近年来,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450余份,覆盖老年群众超千人次。
廊坊市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将继续秉持司法为民初心,迭代升级适老服务体系,放大援助职能,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进银发生活,让法治关怀既有温度更见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