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北衡水中学第二届科学节开幕式暨孔令才少将专题报告会圆满举行)
日前,河北衡水中学第二届科学节正式拉开帷幕。本届科学节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核心,旨在引导青年一代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铸牢爱国底色、早立报国之志。孔令才少将受邀来校,以《学习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做新时代强国复兴征程上的追梦人》为题展开分享。
![]()
![]()
信金焕副校长主持报告会
回溯历史 再现困境中科学家的坚守担当
![]()
报告中,孔政委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细节,为师生全景式再现了“两弹一星”史诗。他从“两弹一星”的历史背景切入,向学生还原了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与国际形势的严峻:彼时西北戈壁没有像样的试验设施,仅有漫天风沙与简陋场地;没有精密计算工具,只能依靠算盘和手摇计算机反复演算;更有严格的保密要求,科研者即便对家人也不能透露工作内容。在讲述过程中,孔政委提及的多位科学家事迹,让现场不少学生热泪盈眶:钱学森为回国效力,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碍,历经数年波折始终不改初心;邓稼先为守护国家核事业,隐姓埋名28载,长期扎根艰苦一线,最终因核辐射侵袭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林俊德更是将一生奉献给罗布泊,52年间参与了全部45次核试验,即便在确诊癌症后,仍戴着氧气面罩坚持工作,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惦记着未整理完成的试验资料。这些动人的故事,让“两弹一星”精神变得可感可知。
剖析内核 明确“两弹一星”精神三大支柱
![]()
孔政委进一步阐释了“两弹一星”精神的三大内核:“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基点,“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他特别强调,“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不仅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核讹诈与核垄断,更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从根本上重塑了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命运,而“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定制指南 为高中生锚定“追梦”方向
结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孔政委特意聚焦科学家们的青年时代,以“从课堂到实践”“从个人理想到国家梦想”的成长逻辑,为衡中学子量身定制了新时代的“追梦指南”。他提到,当时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两弹一星”研制如同在“无人区”探索:青海金银滩的科研者白天搭建试验设备,夜晚就着煤油灯计算数据,铅笔用到无法捏握仍不放弃,有人为得出一个准确数字,抱着算盘演算十几个小时;罗布泊寒冬时节,队员们冒着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架设设备,沙尘暴来袭时便趴在沙地里护住仪器,饥饿时啃食干青稞饼,口渴时饮用带泥沙的雪水。即便条件如此艰苦,我国从研制原子弹到氢弹仅用2年8个月,速度远超美国、苏联,正是科研者们咬牙“死磕”的成果。他鼓励学生既要扎实学好课本知识、打牢科学基础,更要心怀家国、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在学习中磨练意志,在探索中追求卓越,未来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分享中,孔政委特别提到“两弹一星”功臣们普遍具有的低调内敛特质。他以于敏院士为例,隐姓埋名28年,在此期间,妻子仅知道他在忙“重要的事”,却从不知晓具体工作内容。直到1988年,于敏院士的名字正式公开,身边的同事们才惊觉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学者,竟是我国氢弹理论设计的核心人物。而于敏院士那句“国家需要我,我就去做,这是本分”的朴实话语,正是“两弹一星”精神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
他以此勉励同学们:对于国家与民族而言,至关重要的事物有两项,一是历史,二是精神,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生命的根基,精神则是国家和民族生命的支撑;青少年学生应当想清楚“我是谁、将来为了谁,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他还分享了对“志气、骨气、底气”的理解,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口号,而是危难时挺身而出、平凡中坚守岗位,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
听完报告,同学们难掩内心激荡,纷纷诉说感悟。黄云嵩同学说:“以前觉得‘两弹一星’只是历史名词,今天才知道背后是无数先辈用青春和生命‘死磕’出来的。以后我会把课本知识学扎实,像他们一样敢闯敢拼,哪怕在平凡岗位上,也要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柳雨泽同学说:“林俊德院士临终还惦记着未整理的试验资料、邓稼先先生隐姓埋名28载的故事,让我们深刻懂了‘报国’二字的重量。作为未来的海空守护者,我们定会传承这份精神,苦练本领、守卫海疆,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孟祥德同学说:“昨日,先辈以青春与生命换来今日的万家灯火与星河灿烂;明日,我辈青年自当传承这份精神火种,在强国复兴的星辰大海上,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答案!”
![]()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河北衡水中学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坚持在“双减”政策实施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而科学节正是学校践行“五育并举”理念、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平台。据悉,第二届科学节后续还将开展系列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与创新潜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