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西大洋水库开渔)
保定日报讯(记者王金堂)10月29日,西大洋水库渔民们纷纷驾船入库,在广阔水面撒网捕捞,收获的喜悦洋溢在脸上。
“10月17日,西大洋水库结束休渔期,开始冬季捕鱼,捕捞工作至11月30日结束。根据往年情况,在为期一个半月的捕鱼期,西大洋水库将会产出400至500吨鱼类。”西大洋水库事务中心主任吴尚明说,这里所捕捞的池沼公、花白鲢等鱼类,采取“人放天养”的模式,自然生长,不仅对水库的水质起到良好净化作用,更因肉质鲜美、口感独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保障捕捞有序开展顺利推进,西大洋水库事务中心、保定市农业农村局以及水源地保护部门严格审批、发放捕捞证件,综合考虑天气、水库水量、水质和鱼类生长情况,合理确定开渔时间;为筹备好开库工作,西大洋水库事务中心组织公安分局、周边乡镇、协理员、水源科、水政科参加捕捞工作协调会,强调进一步加强水面监管巡查,严厉打击无证船只非法捕捞,加大对水库附近乡镇移民村开展宣传工作力度,确保人员安全、水质安全;同时为确保水库鱼类资源的可持续性,相关执法部门对捕捞使用的网具尺寸做出明确规定,严禁使用围箔、拖网、拉网或地笼等可能造成毁灭性捕捞的网具;严禁毒鱼、电鱼或炸鱼等非法行为。
据吴尚明介绍,西大洋水库作为保定市饮用水水源地,其水质已连续多年达到地表Ⅰ类水标准,清澈透明。自2004年起,该水库便开始实施一项独特的生物净化措施——放养鱼类。投放鱼苗的种类和数量,均经过科学论证,与水库的水量和水质营养状况紧密相关。每年春季,都会精心投放一定数量的池沼公鱼、花白鲢、银鱼等鱼种,这些鱼类以水库中的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为食,完全依赖自然觅食维持生长,每当开库捕捞之际,众多消费者都会慕名而来,争相购买。特别是那些重达几十斤的大鱼,每斤售价高达二三十元,单条大鱼就能卖出2000多元的高价。这些生态鱼不仅为水库带来勃勃生机,更为周边村民带来增收数百万元。
“多年来西大洋水库坚持‘净水、兴渔、富民’举措,既净化水质、又增加移民收入,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吴尚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