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海港区卫健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理念,精准把握群众健康需求,紧盯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落实系列便民举措,以“减轻患者负担,群众认同满意”为目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充分发挥医共体优势,不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长效机制建设
送医下乡,让群众就医更便捷。10月24日,海港区卫健局党组成员李忠喜,海港医疗集团、海港医院党委书记张立欣到青龙满族自治县三星口乡陶杖子村参加党建共建暨义诊宣传活动。活动中,医疗专家团队在村委会为村民义诊并为活动不便的老年人、老党员和独居空巢老人入户诊疗。心内科、普外科、骨科、中医科及耳穴治疗深受群众欢迎。2023年8月以来,卫健局党组“党建引领聚合力、义诊惠民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开展,海港医院党委与全区各村镇党支部签订《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利用周末时间,由医院领导班子及各支部书记带队送医下乡,通过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入户诊疗、线上问诊、定期到村卫生室坐诊等多种形式,把医疗救治、科普宣传、健康指导等志愿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截至目前,海港医院已与160余个乡村结成党建共建单位,惠及群众15万余人。
网格化管理,让群众健康有“医”靠。卫健局党组紧密结合全区人口状况及特点,与社区基层党组织共建,全面推进实现“足不出户、平安守护”网格化健康管理模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海港医院党委组织以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医护小组加入到村镇、社区街道的网格中,成为居民微信群内的网格医生、护士,通过网格化管理把医疗救助、护理、健康宣教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户居民。“我老伴长期卧床,家里人除了生活照顾,输液、抽血、换尿管这些日常护理都是海港医院派最好的护士上门服务的,帮我们减少了很多往返医院的烦恼。”燕山一居的居民王阿姨提起老伴的情况就对海港医院心怀感激。在网格中,医院提供“金牌护士”服务,使输液、抽血、伤口换药、胃管尿管留置更换等操作前移至患者家中。为急诊来院患者协调相关科室,开通绿色通道积极组织救治,为入院患者联系床位,协助办理入院手续,就医陪诊、母婴护理等便民服务均通过网格得以实现。
挂牌“拥军医院”,让军人就医有保障。2025年4月24日,海港医院正式挂牌“拥军医院”,成为全市首家拥军医院。“全市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家属到海港医院就诊,在出示军官(军人)证和身份证后,即可在绿色就医通道享受挂号、就诊、检查、住院等环节的优先服务,重症患者医院可派车到家里去接,确保他们能够及时、便捷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海港医院干部保健科主任成国丽介绍。同时,医院各科室专家组成医疗队,定期携带先进的医疗设备深入驻地部队、军属家中开展巡诊义诊活动,为官兵及家属进行免费体检、健康咨询和疾病诊疗。截至目前,服务官兵及军属千余人次。
二、就医流程优化
预约管理更加精准。10月15日,糖尿病患者李某家属在海港医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内分泌科专家门诊挂号,为3天后的复查做准备。几分钟后,就收到短信就诊提醒信息。近几年,通过不断优化就医流程,患者可在海港医院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平台上分时段预约门诊挂号,10分钟内即可收到就诊提醒信息;推行诊间结算、缴费,节省患者时间;住院病人超声、CT等大型检查可由专人代为预约,减少等待时间。
查询流程进一步简化。化验单、各种检查可通过医院官方账号查询结果,亦可通过小程序进行“云胶片”查询;门诊设立医保报销、病例复印一站式人工服务,可快速办理相关手续,实现了医院“多干事”,患者“少跑腿”的目标。
三、服务能力提升
医疗资源精准对接。2025年,医院持续深化与京津顶尖医疗团队的合作:与石学敏院士团队保持常态化线上沟通,实现临床问题即时咨询、诊疗经验实时分享,为复杂病例诊疗提供权威指导;持续深化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合作,刘巨平、林婷婷、邢小丽三位专家定期来院开展诊疗指导,截至目前,累计诊疗患者117人次,指导手术105例。骨科、普外科与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口腔科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睡眠障碍科与北京空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与天坛医院,心血管内科与安贞医院等机构的合作持续深化,累计接诊患者54人次、指导手术48例、参与业务查房7次、开展在线授课7次,全方位提升了多学科诊疗能力。
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落地。医院积极融入京津冀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体系,在区域内符合标准的二、三级医疗机构中,已实现60项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为保障互认质量,医院严格执行检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参与京津冀区域检验质量评价活动,持续优化检验流程、提升技术水平,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患者减少区域内就医重复检验提供了坚实保障。
医学影像资料共享增效。通过加大影像设备投入与更新、引进先进诊断技术,确保影像质量达标;同时依托信息化建设搭建医学影像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区域内其他共享机构的快速传输与查阅。截至目前,海港医院已纳入区域共享体系,30项符合共享标准的影像检查项目可在京津冀地区其他28家共享医疗机构中即时调取,有效避免了转诊中的重复检查,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显著提升了就医效率。
“京津冀鲁区域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资料共享,进一步提升了四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和医疗标准化、同质化、科学化水平,对于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就医环节等具有重要意义。”海港医院医务部主任朱文龙说。
家庭医生团队暖心服务。10月20日上午,东港镇西向河寨村村医高艳芙在忙完村卫生室的工作后,就背起药箱到村里不便出门的慢性病患者家中随访。76岁的李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是高艳芙重点关注的对象,每季度都要做至少一次的面对面随访,为老人做健康指导,调整用药,遇有紧急情况更是随叫随到,村里大爷大妈提起高医生都是赞不绝口。自2017年开始,高艳芙就成为全区364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中的一员,与队友一起为孕产妇、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特定人群提供专业的诊疗支持。家庭医生将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融合,就近照顾本社区、本村居民,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指导饮食运动,纾解心理压力,成为患者身边贴心的健康管家。
来源:海港卫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