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市频传丰收的好消息。在抚宁区抚宁镇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板栗产量实测现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张俊佩郑重公布,“根据现场实测的结果,其中,抚宁16号板栗的单株产量在10到12公斤,折合亩产是450到500公斤。”
据了解,今年我市板栗产量将继续保持高位。但和别处的丰产场景不同,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的丰收更具科技含量。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板栗研究中心与河北八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智慧板栗基地。2024年以来,基地内100多亩板栗试验园采用省内首个“板栗数字智能水肥精准控制系统”,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这套智能系统由主泵、管道和应用模块组成,是在滴灌技术、地埋渗灌技术、树木输液技术等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新水肥精准管理技术。它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了对板栗种植过程中水肥的精准控制,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能使上百亩板栗树的水肥供应实现远程精准控制,并且通过手机终端就可看到果树所需和实际吸收的水肥用量。
在英山河板栗科技示范基地,一棵棵板栗树枝繁叶茂,与另一侧采用传统耕作方式的板栗树相比,无论是树形还是结果率都有明显的优势。板栗种植户黄全书正在通过手机了解试验园里板栗树的生长状态,“这套系统很省事,因为水肥一体化,农药顺着管道进去,程序设定好之后不用管,缺肥缺水都自动报警,用手机直接控制就行了。”
板栗是燕山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面临单产不高、价格波动等诸多挑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板栗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政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当地板栗亩产在200斤左右。采用智能水肥系统之后,2024年取得了亩产1000斤板栗的高产纪录。同时,每年的设备加上水、肥料的投入基本上为六七百元,节省水肥管理用工9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板栗产业面临的单产低、用工多、效益低等突出问题。
目前,这套“板栗数字智能水肥精准控制系统”已经在抚宁区等地取得成功的试验和增产数据,今后将陆续在河北、北京、广西、河南、新疆等地推广应用,还可广泛应用于苹果、梨、桃、葡萄以及其他农林作物。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