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廊坊146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激活产业新活力)
9月29日,记者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市科技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各类科技研发平台1039家,省级以上平台达146家,在助力现代商贸物流提档、领跑全省算力产业等方面成效显著,为产业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研发平台实现“量质齐升”,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十四五”期间,市科技局统筹规划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布局,推动创新资源向重点产业、关键领域集中,实现了平台数量稳步增长、创新效能显著提升。
研发平台实现跨越式增长。围绕我市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关键需求,采取独立建设、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我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研发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科技研发平台1039家,较“十三五”末的836家增长24%,平台总量实现大幅跃升。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增至146家,较“十三五”末的99家增长47%,数量位居全省第3位,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出有研稀土高技术有限公司“河北省稀土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省地下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固安云谷“河北省柔性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实力强、创新产出多、产业带动大”的标杆平台,成为支撑主导产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十四五”以来,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研发平台在技术、人才、成果等方面的“磁石效应”,推动平台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提质增效,为企业创新生态优化和产业链上下游集聚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已集聚研发人员600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创新人才队伍;今年1~8月,全市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取得关键技术突破100余项,拥有授权知识产权3500余项,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累计转移转让科技成果360余项,实现了“创新链”与“价值链”高效衔接。
聚焦重点任务,分类推进——研发平台精准 “赋能产业”,服务发展大局
“十四五”期间,市科技局紧扣全市发展战略,将研发平台建设与重点产业需求、重大发展任务深度绑定,让平台成为破解产业痛点、激活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支撑。
聚焦“一号工程”,助力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提档升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是我市“一号工程”,市科技局围绕“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的目标,聚焦物流运输、装卸、仓储、包装、配送、管理六大核心环节,优先布局现代商贸物流领域研发平台,推动产业从“传统运输型”向“智慧创新型”转型,加速迈向2.0版、3.0版。截至目前,已建设现代商贸物流领域研发平台37家,重点围绕无人配送、数字物流、仓储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约4亿元,新授权知识产权600余项。组织实施“智能物流机器人研发”“智能电动集装货物装载机研发”等4个市级重点研发项目,研发了智能物流机器人、物流配送无人车等一批智慧物流产品。其中,固安信通“智能物流机器人研发”项目,达到室内机器人高负载、室外机器人厘米级定位精度,12台机器人已完成组装调试并接入调度系统,正在开展多场景测试优化,为物流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廊坊方案”。
锚定优势赛道,推动算力产业创新领跑全省。“十四五”是人工智能加速发展的时期,算力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底座”,已成为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引擎。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2024年、2025年连续两年城市算力分指数排名中,廊坊均位列全国第一。依托这一优势,市科技局抢抓人工智能新赛道机遇,推动算力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推动“河北省算力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建设,这是2024年省科技厅批准的唯一一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标志着我市在算力产业创新领域跻身全省第一梯队。该研究院以润泽科技为依托单位,采用“总部+基地+节点”的创新运行模式,联合天河计算、河北工业大学等11家单位共建。自2024年10月挂牌运行以来,聚焦算力基础设施、算力应用、行业应用三大方向,面向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的算法和模型库以及行业数据集的来源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动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4项。其中,“人工智能辅助胃癌病灶标注”技术,将标注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2分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025年,润泽科技“润泽算力中心能效智能管理平台”项目获省数字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联合清雁科技(北京)申报的“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技术平台开发”项目,获冀清概念验证基金支持。
强化市县联动,提质增效——研发平台迈向 “内涵发展”,释放更大赋能效应
“十四五”以来,市科技局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研发平台建设从“量增”到“质提”。加强研发平台绩效管理,通过制度完善、市县协同、服务优化,推动研发平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促进研发平台提质增效,切实放大平台对产业创新的“赋能效应”。
健全管理制度,筑牢平台发展“制度根基”。为规范平台建设与运行,制定印发了《廊坊市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明确市县两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估职责,构建了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引导研发平台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创新运行模式,有效加强了对市级研发平台的监管力度,推动市级平台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深化市县联动,凝聚创新发展强大合力。建立市县联动工作机制,会同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廊坊)科技管理部门,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在项目上,优先支持平台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在人才上,为平台引进高端人才提供“绿色通道”;在金融上,推动“科技贷”“创新券”等政策向平台落地。通过多维度支持,形成了全市上下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一盘棋”格局,逐步将研发平台打造成引领全市的科学研究高地、成果转化基地、高端人才摇篮、国际交流窗口。
